首頁>專題>哥們兒加油>企業貢獻 企業貢獻
疫情與希望:往返于世界的“藍色擺渡人”日日順
天空、大海的物理距離,無法阻隔希望的傳遞。
“中國速度”,不僅僅是技術和資源堆砌出來的。
藍色擺渡人
藍白相間的卡車,成為一股飛馳在街頭的抗疫力量。
1月29日晚,裝載著300臺海爾熱水器的日日順物流車提前出現在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由于車隊的快速響應,這批海爾集團捐贈的熱水器趕在雷神山醫院交付前完成安裝并測試完畢。
水管里的暖流,準時流向醫護人員和就診者。然而疫情還在蔓延,各地的防護服、口罩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告急。迫在眉睫之際,海爾集團在全球籌集到的救援物資已經整裝待發。
1月25日,海爾生物醫療公司緊急調撥生物安全柜、超低溫冰箱、血液冷藏箱等總價值約300萬的專用安全防護醫療設備運往武漢。2月9日,海爾美國籌集到2.8萬件護目鏡和防護服,被運往武漢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與此同時,海爾俄羅斯、海爾歐洲、海爾日本、海爾印尼公司亦開始馳援中國。截至目前,海爾共計捐贈超過2596萬元的現金及物資。
重達數十噸的醫療物資,交到了日日順物流手上。
這次的任務非常艱巨,長途跋涉不說,隨行人員在結束任務后還要自我隔離。然而在日日順物流的派工后臺里,不少司機師傅還是主動請纓。在遙遠的路途上,他們盡可能壓縮休息時間,小心翼翼穿越積雪與霧氣覆蓋的道路。遇到特殊的情況,只能用最原始的“肩扛”輔助卸貨。
救援物資中,除了口罩和防護服外,還有空調、熱水器、呼吸機、消毒殺菌機器人等大型設備和異形件。不過對這些身經百戰的師傅來說,這不算什么。作為大件物流領導品牌,日日順多年來一直深耕大件物流的痛點和難點。在日日順物流長年累月的工作之中,員工們已經對“克服困難”習以為常。
走出海爾,走向世界
近日,有心系武漢的海外華僑,開車尋遍所有可觸達的藥店采購口罩,只為給武漢寄回更多生機。因《我不是藥神》被人熟知的電影原型人物陸勇也再次踏上征程,前往印度采購N95口罩和護目鏡。
然而很多跨國救援物資在運輸環節遇到了問題,國外采購到的醫療物資因跨國物流的操作復雜性頻頻受阻。
為了讓救援物資盡快抵達“戰場”,日日順物流出動了。
針對運力不足和跨國物流繁瑣問題,日日順物流率先建立了國際救援物資快速運輸平臺,連接救援物資與目的地,并提供門到門一體化全流程方案。疫情期間,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公益組織均可通過24小時熱線聯系平臺并使用跨國物流服務。
2月10日,一輛滿載15噸小米的日日順運輸車抵達武漢。這份救援物資來自于聯合國駐華系統。在完成這批援助物資緊急籌備工作后,聯合國駐華系統曾咨詢多家物流公司試圖發出,均得到無法配送的答復。接到這一緊急委托后,日日順物流立刻組織運力響應,26小時后便抵達武漢指定倉。得知物資安全送達后,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禮先生通過微博對日日順物流表達謝意。在此之前,他的微博很少宣傳企業信息。
與疫情的戰斗還在繼續,但這條保證醫療物資的物流生命線,給予了一線醫護人員們繼續作戰的底氣。
400-800-9999,這個電話至今仍在隨著疫情進展,為有需求的地方政府及公益組織提供免費物流援助。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日日順物流已為俄羅斯、日本、泰國、尼日利亞、迪拜等全球10多個國家或組織的物資制定了全流程的跨境物流方案,累計為武漢及全國其他區域1515家醫院/組織提供服務,并火速送達物聯網家電197000余套/臺,醫療設備、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物資56萬余套/件到指定地點。
專業與溫度成就中國速度
在最近一個月里,日日順物流多次發揮了“速度就是力量”的優勢。
· 從日本機場發出的救援物資,5小時抵達青島指定倉庫;
· 從芝加哥機場發出的救援物資,32小時抵達武漢;
· 從莫斯科機場發出的救援物資,46小時抵達武漢;……
專業物流團隊敏銳的預見性判斷,促成了這一切。
疫情爆發之初,日日順物流的國際救援物資運輸小組就開始針對各國政策、航班及運力情況進行多方面運作,在青島海關大力支持下為救援物資開通一體化清關通道,建立了全國主要關區快速通關能力。把原本需要1整天的清關提貨流程,最快縮短至2小時。待物資抵達國內,日日順發揮自身在干線及最后一公里的運力優勢,讓全球的救援力量無縫銜接,一站式抵達目的地。
能夠在短時間整合跨國物流鏈條,離不開日日順物流逐步推進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而以工業機器人主導的智慧物流布局,也成為了日日順物流國際化的基石。
在倉儲端,日日順物流相繼應用了3D機器視覺識別、全自動搬運輸送等人工智能技術,迭代升級自動導引運輸車(AGV)、機械夾抱車等智能化硬件設備,率先實現了從商品入庫到出庫全過程的無人化作業模式;在配送端,日日順物流積極推廣針對貴品項目的智能循環箱以及爬樓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
這些只是日日順物流國際化戰略的冰山一角。
早在阿里巴巴2013年戰略投資日日順物流時,日日順物流依托于高密度的網點覆蓋,迅速與菜鳥物流打起配合,承接來自天貓平臺的電商訂單。2016年起,日日順物流在天貓、京東、第三方合作伙伴及自營電商平臺的收入占比顯著提升,不再依賴于海爾的內部訂單,同時公司建立起海運、空運、鐵路、內貿水運等平臺能力,朝家電家居、食品冷鏈、電子元器件等新興領域拓展邊界。
接下來的發展中,日日順物流孵化出垂直場景的產業生態共創平臺,服務于高端消費品、智能制造業、深度供應鏈等。宜家、惠氏、IBM、小米、億健、雅迪、統一、顧家家居、索菲亞等數十個知名品牌先后與日日順物流建立合作關系,甚至連創維、奧克斯、夏普電視、康佳等家電企業也開始選擇日日順物流。無論是追隨海爾的全球化進程,還是為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輸出運力,兩條軌跡下智慧物流都為日日順物流提供了強勁的護城河,也為繼續平臺化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非常時期,日日順物流的全球化布局和智慧物流主動扛起重任。針對需求緊急卻找不到合適物流資源的國際救援物資,日日順跨境物流整合國內外資源主動承接。
正因為商業齒輪在人性光輝背后的默默轉動,才有了這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力量。
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拔地而起,到全球救援物資快速抵達疫區。外媒眼中了不起的“中國速度”,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疫情爆發后的十幾天里,全球各地朝湖北的單向貨運就多了起來,運輸航班和貨運艙位都明顯告急。日日順物流的一線員工在高壓環境下,快速完成任務,甚至在鎖定艙位等流程上的效率還有所提升。被問及“團隊是以何種方式提升跨國對接效率”時,日日順跨境物流資源負責人蔡緒平坦言:“沒什么特別方式,只能兩邊一起不分晝夜的開展工作對抗時差。”
日日順物流總經理于貞超在一次媒體采訪中談到,“日日順要做有溫度的物流。”
而溫度,就是“中國速度”屢屢快人一步的秘密吧。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