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致敬扶貧人>精準扶貧優秀案例巡禮 精準扶貧優秀案例巡禮

華僑城“六個路徑”精準幫扶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

2020年04月16日 11:1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6日電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央企業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華僑城集團全面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立足自身產業特色和結合貧困地區實際,堅持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游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等“六個路徑”為抓手,以精準扶貧帶動鄉村振興,形成了“文旅融合+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央企精準扶貧的華僑城模式。

圖為西藏林芝華僑城南山國際汽車營地,游客正在與當地群眾歡樂互動。

圖為西藏林芝華僑城南山國際汽車營地,游客正在與當地群眾歡樂互動。

深入推進“六大路徑”,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明顯

華僑城從2003年開始定點幫扶貴州三穗、天柱兩縣,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7000萬元。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要求,圍繞“六個路徑”開展全方位脫貧實踐,援建幫扶項目119項,提供1482個公益扶貧崗位,共資助貧困學生超過6000人次,培訓人才544人次,為當地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工作注入新動能。

“四個一批”精準賦能“造血”脫貧。一是精準摸清需求,解決就業一批。華僑城深入了解三穗、天柱兩縣就業核心缺口和需求,2018年以來統籌旗下58家企業舉辦6場專場招聘會,促進當地貧困戶就業。二是精準立項,勤勞脫貧一批。向兩縣投入幫扶資金889.6萬元設立扶貧專崗,共幫扶1482名建檔立卡戶人員就業增收,推動可持續脫貧。三是精準賦能,培訓帶動一批。針對兩縣推進旅游發展、產業規劃和鄉村振興等核心訴求和短板,聘請行業前沿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對當地核心崗位干部、技術人員和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多次培訓,2018年以來參訓人數達586人次。四是精準扶智,掛職培養一批。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選派8名掛職干部赴貧困地區一線掛職,同時接收兩縣6批111人次基層干部到華僑城開展學習鍛煉,以人才驅動兩縣旅游事業發展。

“長期低息貸款+股權合作”模式激活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充分運用國家開發銀行文化旅游產業扶貧資金授信,以建立總對總、整體授信、分筆審批的“產業+金融”長效合作機制,著力解決扶貧資金核心難題。截至2018年底,華僑城獲得國家開發銀行400億元長期低息授信貸款,用于具有扶貧減貧帶動效應的文旅項目,如云南省九鄉旅游區、云南祿豐世界恐龍谷的精準扶貧項目,有效帶動當地建檔立卡人口脫貧。同時,出資4.74億元支持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工作,大力促進貧困地區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

圖為三穗縣臺烈鎮寨頭村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村民露出收獲的喜悅。

圖為三穗縣臺烈鎮寨頭村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村民露出收獲的喜悅。

旅游扶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華僑城充分發揮核心資源優勢,挖掘三穗、天柱兩縣乃至黔東南州全域旅游潛力,推動三穗縣頗洞村旅游示范點和天柱縣三門塘、金鳳山旅游景區規劃以及四十八寨歌節策劃包裝,深挖苗侗民族歷史文化特色,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通過完善旅游景區的運營管理和基礎設施,讓當地旅游資源轉化為居民實打實的收入。

探索“摘帽—脫貧—致富”可持續幫扶模式。選擇地域支柱產業打造“一縣一品”龍頭產品,確保脫帽后不再返貧,脫貧后繼續致富。立足當地農戶養鴨經驗優勢,開發三穗縣三穗鴨產業扶貧項目,助力三穗鴨的養殖基地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把三穗鴨打造成為貴州省龍頭產業。資助天柱縣棲鳳油茶生態園示范基地建設,新種750畝油茶,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惠及當地貧困戶,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升級。針對貧困戶以“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模式進行資金扶持,使其通過流轉土地租金、入股企業或合作社量化分紅、直接參與務工獲得增收,針對當地龍頭企業洽談股權投資形式推動產業規模做大做強,提升品牌價值。

挖掘“痛點”瞄準“靶心”。對標精準脫貧標準,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全力服務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例如針對基層農村活動場所短缺問題,投入幫扶資金80萬元資助天柱縣新建石洞鎮西嶺村村級黨建活動室。華僑城發揮矩陣式幫扶架構優勢,統籌各級單位推進“四個一”工程,即全年至少專題研究一次扶貧工作、結對共建一個黨支部、結對共建一個貧困村、組織一次幫扶活動。2019年來,華僑城各級單位累計召開扶貧專題會議20次,結對共建20個黨支部,結對共建20個貧困村,開展了23次幫扶活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近300萬元,形成全員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天柱縣三門塘村民俗?石欄伴嫁

天柱縣三門塘村民俗?石欄伴嫁

文化扶貧助推特色民俗旅游發展。華僑城將當地民族特色和集團自身文旅優勢結合,深入挖掘黔東南州侗族、苗族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組織策劃三穗縣臺烈鎮寨頭村美麗鄉村“6+1”,天柱縣四十八寨歌節、斗牛節等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加強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定期向黔東南州旅發委及16個縣市旅游局寄送文化刊物,豐富貧困地區精神文化生活。

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華僑城積極動員旗下各企業、社區參與消費扶貧,通過購買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助力農民脫貧增收。截至2019年10月,共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469.54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501.90萬元。華僑城旗下僑城匯網絡科技公司利用平臺技術優勢,開設扶貧專區上線銷售推廣貴州省天柱縣和三穗縣、廣東省陸河縣、云南省元陽縣等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在華僑城社區設置扶貧體驗店,打開全新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同時,還與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簽定消費扶貧戰略協議,將天柱、三穗縣的特色農產品上線“中國農業銀行線上平臺扶貧專區”推廣售賣。華僑城派駐三穗縣寨頭村第一書記尹劍與其他央企扶貧掛職干部創立“D球村”互聯網線上農副產品銷售平臺,整合黔東南州七個縣四十多種農副產品,形成初具規模農產品線上交易市場,實現銷售金額達500多萬元,帶動超過600戶農戶增收。2019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脫貧攻堅團“D球村”運營集散中心視察時,對“D球村”的創新扶貧模式給予肯定,并指示要做優做強“D球村”銷售平臺,為脫貧攻堅開辟更多更好的新路徑。目前“D球村·三穗生活館”已正式落地三穗縣,提供農創運營、農產品電商、旅游和培訓等服務,成為華僑城消費扶貧平臺供貨中心,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持續帶動當地百姓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深耕文旅融合,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華僑城堅定“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深耕文旅融合,提出建設“100個美麗鄉村計劃”,致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脈、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美麗圖景。除貴州以外,還在云南、海南、西藏等地區開展精準幫扶、帶動鄉村振興。例如在云南,投資3.855億保護和利用云南元陽哈尼梯田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直接使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122戶近萬人收益,幫助164人解決就業;結合元陽特色農業投資550萬元打造蓮霧種植基地,發展“熱帶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園田園綜合體,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600多人,解決當地就業200余人。在海南,著力打造三亞中廖村、文門村、天涯小鎮、南山村等一批美麗鄉村,以文旅融合激發美麗鄉村新活力。華僑城從2017年開始建設中廖村,通過整合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對中廖村進行深度文化挖掘,在建設中注重保留原生態,就地取材,打造出村上書屋、黎族演藝、特色民宿、研學課堂等一系列美麗鄉村產品,走出一條主打文化招牌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在西藏,參與打造林芝華僑城南山國際汽車營地項目,以點帶面推動林芝全域旅游及經濟發展。在廣東,推進以精準扶貧為核心導向的陸河縣螺溪谷鄉村田園文化旅游綜合體,探索出了一條以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扶貧 華僑 脫貧 幫扶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 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 亚洲性图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