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張春莉)“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時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習總書記的心頭大事,而打牢農業基礎的前提和根本就是要嚴保基本農田、保證糧食產量、保證全中國十幾億人口的溫飽。”來自農村基層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說。
“我國國情決定了只有糧食安才能天下安。為嚴保基本農田確保糧食安全的建議過去我也提過,今年我再次作為建議提出。因為現在部分地方以各種理由破壞、改用、侵占基本農田的現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也已嚴重威脅到了糧食安全。”張全收表示。
他列舉,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地方政府缺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紅線意識缺失。保護基本農田只是寫在了文件里,沒有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糧食安全觀念淡薄,依舊拿土地換財政;個別政府部門官本位思想嚴重,為了出形象、出政績在基本農田里隨意規劃上項目、搞產業、建基地、劃示范區,隨意改變基本農田用途,大搞形象工程,破壞耕地;相關職能部門對個別單位或個人以發展的名義侵占、破壞基本農田或擅自改變耕地用途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疲軟,在保地方發展和保基本農田的問題上無所適從,有時只能以罰代管。
為此,張全收建議:一是重新修訂《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結合新時代發展要求,對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理由侵占、破壞、改用基本農田的行為進一步細化,處理和打擊的力度進一步從嚴,決不能因為政府要出形象就改變耕地用途,決不能因種糧效益低就放棄糧食安全;二是中央財政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出臺硬性措施有效調控種糧成本和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提高種糧直補標準,落實產糧大區、大縣、大戶的獎勵補助政策,提高種糧積極性,不能讓為全國貢獻口糧的糧產區人民失去種糧信心;三是從國家層面搞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嚴格劃定糧食生產核心區面積決不能動。
“還是那句老話,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工則工。項目建設重要、綠化美化重要,環境形象也重要,但糧食生產最重要。保護了糧食安全,就是保護了我們的鐵飯碗。決不能盲目地為了所謂的‘發展和建設’把本該出產糧食的萬頃良田變成工廠和工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決不能僅僅是寫在各級政府的目標責任書上!”張全收代表強烈呼吁。
編輯: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