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解讀漢代私印
漢印之所以成為后世篆刻藝術的典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體現了儒家所倡導的莊重典雅、醇和古樸的審美理想,這種審美理想也是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審美意識。漢代私印以白文印為主體,白文私印以勻滿平正為基本風格特征。漢印中千變萬化的創作手法構成了漢印創作的程式,不僅顯示了漢印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而且對后世篆刻藝術具有典范意義,并成為篆刻藝術賴以發展的基石和支柱。
就漢代私印而言,為了適應印面布局的需要,往往會對印文的筆畫進行增加或減省。增加筆畫的情況比較少,主要是“丁”“山”等筆畫極少的字,如“丁蒼之印”“長孫山都”等。筆畫的減省是漢印文字中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白笞釉ビ 敝械摹霸ァ弊郑把退接 敝械摹把Α弊?,筆畫減省到極致,但并不妨礙釋讀。漢印文字的簡化,往往通過減省筆畫和簡化筆意兩種方式來實現的。如“張君憲印”中的“憲”字(“心”部被壓縮到極致)、“王子辯印”中的“辯”字、“李贏私印”中的“贏”字,都是通過減省筆畫和簡化筆意的手法,將印文的某個部分壓縮到極小的空間內。漢印中有些印文筆畫較多,有時會采用直接省略某一組部件的方式,如“高慶私印”中的“慶”字省去了“心”部,“公孫慶印”中的“慶”字則省去了“攵”部。當然,我們在創作時不可妄為減省,最好能在古文字資料中找到依據。與減省偏旁部件相對應的是,漢印文字中還有重疊某一偏旁部件的現象,如“范貳”中的“貳”字、“宜士祭尊”中的“宜”字,這些現象比較少見,算是漢印文字中的特例。
漢印中有很多令人擊節嘆賞的杰作,在印面的處理上通過高超的手段營造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漢印的博雅和蘊藉往往由此產生。雖然漢印并不缺乏機巧,但漢印最為可貴的品質是簡潔大方,是不事雕琢的平實之美。如“馮賀之印”“馬忠之印”等印就體現出一種平實無華的美。
漢私印的材質除了銅印,還有玉印。今傳世漢玉印約有五百方左右,只有“皇后之璽”和西漢早期的“淮陽王璽”兩印為官印,其他均為私印。玉印質地堅硬,不易刻出粗線條,所以很少有滿白文,也不宜于刻朱文印。玉印線條大都細挺剛健,起收筆處多為方起方收。而行筆則婀娜婉轉,表現出與銅印異趣的特殊風韻。加之玉印不易腐蝕和磨損,兩千多年前的玉印流傳至今仍字口如新。玉質私印中有大量經典之作,如“劉疵”“魏嫽”“壽佗”“任強”等白文玉印,制作工藝精湛,文字婉轉遒勁,結字整飭而體態靈動,均為玉印中的佳構。
編輯:楊嵐
關鍵詞:漢印 私印 筆畫 漢代 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