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豐子愷筆下的兒童形象:弦外有余音
兒童相是豐子愷漫畫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雖然所記錄的都是司空見慣的場景,但經過畫家敏銳細膩的觀察和獨到的繪畫方式,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幅充滿濃郁溫情和豐富趣味的漫畫。
畫家善于發現兒童的童真和童趣,尊重兒童的思想、本性和情緒,甚至從兒童“不乖”之處挖掘童心。他根據兒童的好奇心畫過《研究》、《嘗試》,將兒童撥油燈、灑墨汁及擠牙膏的窘態描繪得淋漓盡致;他看到兒童模仿大人的模樣,畫出了《爸爸不在家的時候》、《辦公室》;他欽佩兒童的創意,畫出了《瞻瞻的腳踏車》;他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喜怒哀樂,畫出了《瞻瞻的夢》、《心碎》等,其中有不少畫已成兒童漫畫的典范之作。
搭積木是兒童常見的游戲之一,但畫家卻把兒童的戲作提升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認為人類的建筑即起源于此,由此創作了《建筑的起源》。大人眼里,兒童的活動是無聊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而在兒童的思想中那卻是一種創造。畫家把兒童專注的神態和創造的欲望精煉絕妙地描繪出來,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豐子愷善于和兒童交流,常醉心在兒童的游戲和生活中。他的筆下多是自己的子女,雖然有些畫近似平鋪直敘、即興速寫,但畫中所蘊含的溫情和愛心,讀者能深深領會到。
“最喜小中能見大,但求弦外有余音?!必S子愷漫畫多注重畫面的美感,只擷取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場景,題上畫家精心提煉的、具有文學素養的句子,卻使畫面要表達的思想超越了畫面內容,詩趣盎然、耐人尋味,開創了中國抒情漫畫的先河,豐子愷也被熱愛他的讀者譽為“中國抒情漫畫的一代宗師”。
(吳浩然)
編輯:楊嵐
關鍵詞:兒童 豐子愷 筆下 余音 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