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怒江:跨越千年 奮進小康

2020年06月29日 18:19 | 來源:云南日報
分享到: 


2020年06月23日 11:11   來源:

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頭號工程,久久為功。

持續深入的脫貧攻堅戰,讓怒江發生了歷史性滄桑巨變,實現了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千百年來壓在怒江各族人民頭上的貧困大山即將被徹底挖掉,各族人民正和全國人民一起踏上奔小康的快車道。

脫貧攻堅滄桑巨變

清晨,背上竹簍,坐上面包車去鄉政府集市趕集賣蜂蜜;中午,趕回密林養蜂場整理蜂箱。瀘水市稱桿鄉王瑪基村養蜂專業戶密波才扒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王瑪基村地處碧羅雪山之巔,是一個典型的傈僳族山村。以往,沒有公路、沒有增收產業,村民住的是木板房、籬笆房,吃的是包谷飯,被稱為是“窮得一無所有”的村子,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86.56%。

“以前到集市趕集,得走9個多小時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山去。”密波才扒說。

如今,水泥路進村連戶,新房子遍布山腰密林,1萬畝核桃、700畝紅豆杉、1320畝旱冬瓜、1000箱中華蜂的收入鼓起了村民腰包。窮鄉僻壤的王瑪基村,變為一個綠色、生態、農業多樣性的示范村。

王瑪基村的變遷,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廣大貧困村寨在脫貧攻堅后發生歷史性滄桑巨變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怒江舉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奏響大峽谷奮進跨越發展之歌。

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綠色產業培育、安全飲水工程、勞動力轉移就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一系列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的精準扶貧舉措,讓怒江基礎設施實現歷史飛躍;貧困群眾從窮窩窮業到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實現了從“苦日子”到“熬日子”再到“好日子”的滄桑巨變;綠色生態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思想大解放,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大改變,內生動力不斷被激發。多山缺地、有物缺錢的狀況得到徹底改變。種地像攀巖,過江靠溜索,花錢靠救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昔日簡陋的籬笆房被設施齊全的安居房、幸福公寓取代;一座座村容整潔、產業繁榮的新村拔地而起;草果、重樓、羊肚菌等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各族人民群眾邁著堅實的步伐奔小康。

上下齊心合力攻堅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怒江州堅持以目標倒逼任務,以時間倒逼進度,抓住癥結、抓住根本。建立健全指揮、責任、政策、工作、投入、動員、監督和考核的8個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各級干部下沉一線,逐村逐戶攻堅,走出了一條中國減貧事業的怒江實踐之路。

怒江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每月駐村兩天以上,帶頭深入最偏遠的鄉(鎮)和貧困村攻堅。先后選派8000余名扶貧隊員駐村入戶,兩萬余名干部結對幫扶。開展“盯項目、轉作風、抓落實、促脫貧”主題實踐活動,以及“下沉作戰、全面總攻”和“背包上山、牽手進城”等專項行動。“背包工作隊”進山入村,與群眾牽手進城,推動形成了“怒江缺條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怒江脫貧攻堅精神和“苦干實干親自干”的怒江脫貧攻堅作風,開創了“怒江每天都在變化,每時都在進步”的脫貧攻堅成效。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茨開鎮茨開村牛郎當小組老黨員余新,20余年如一日鉆研草莓種植技術,帶領村民打造出500畝高山優質草莓。去年,又試種出反季節草莓,讓牛郎當群眾聞著花香奔小康。

怒江州林草局干部雀曉光,主動請戰擔任福貢縣上帕鎮臘吐底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與其他扶貧工作隊一道,帶領全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養殖生態土雞6000羽、中華蜂150箱,種植九葉青花椒500余畝,沃柑、五月桃等經濟林果600余畝,使臘吐底村的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蛻變”,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支柱。“只要干群一條心,就沒有攻不破的貧困堡壘。”雀曉光說。

如今,怒江州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產業已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96%,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動態“清零”目標。

“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走進福貢縣架科底鄉,過去破舊的房屋或拆除重建,或加固維修,村莊整齊干凈、環境優美,綠油油的核桃樹枝繁葉茂。

2014年至2020年,福貢縣共實施農危改項目10253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廣大農村舊房換新顏,農民群眾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脫貧攻堅帶來的實惠,在怒江大峽谷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

“人人有新房,戶戶有收入,看病不要愁,老了有保障。這幾年的變化,比過去20多年的變化還要大。共產黨的好政策,真的是沒得說。”里吾底村75歲的老人恰瑪娜今年3月住進安全舒適的新房,逢人就夸共產黨好。

針對“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怒江開展深度貧困“百日殲滅戰”“大走訪、大排查”和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實施掛牌作戰,精準施策到戶到人,逐一查找問題,逐一攻堅。

如今,怒江州所有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辦學標準。村村都建有標準化衛生室,配備了村醫,符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大病救治進展率達99.42%,家庭醫生履約率達98.34%。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建設了41個扶貧車間,設立52個就業創業服務站(點),轉移就業47977人,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勞動力實現了戶均1.85人就業。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上空架起了道道“彩虹”。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5%,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廣播電視信號實現全覆蓋,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100%通寬帶,區域性發展的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破解。

綠色香料產業遍地開花,種植面積達144萬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13萬戶3.78萬人,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蔬菜、水果、中藥材、生豬、肉牛等高原特色種養業蓬勃發展,17.4萬農村勞動力通過轉移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3萬名貧困群眾當上了生態護林員,帶動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實施“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185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兩萬余名貧困人口參與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態修復治理。完成“怒江花谷”示范點建設29個,累計種植各類觀賞苗木2040.77萬株19.08萬畝。

群眾內生動力不斷被激發。定期舉辦“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班、脫貧攻堅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州委主要領導帶頭授課,提升各級扶貧干部攻堅能力。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并重、志智雙扶并舉,組建了覆蓋縣(市)、鄉(鎮)、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帶動廣大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實現脫貧致富,最終實現精神與物質“雙脫貧”。

東西部扶貧協作深入推進。珠海市8個區、18個鄉鎮(街道)、161家企業、57個社會組織與怒江州4個縣(市)、18個貧困鄉(鎮)、161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幫扶。中交集團與怒江州形成50年不變的命運共同體,在交通、產業、教育等方面給予大力幫扶。三峽、大唐等集團公司真金白銀投入,勾畫“攜手同行、共奔小康”的最大同心圓。一心一意幫扶怒江“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關鍵詞:跨越千年 奮進小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亚洲欧美唯美国产伦综合 | 日本性爱欧美精品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