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戲劇

非遺晉劇太行山下異地“生花”

2020年07月13日 15:2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非遺晉劇太行山下異地“生花”

    近日,河北井陘縣晉劇團在太原梅蘭芳劇場演出,同一天上演《火燒慶功樓》和《血戰金沙灘》兩場晉劇傳統劇目。這是該劇團時隔四十載,再次回到“娘家”太原。 高雨晴 攝

中新網太原7月12日電 題:非遺晉劇太行山下異地“生花”

作者 高雨晴

“晉劇花開綿河畔,陘山藝苑競芬芳。”

位于太行山東麓的河北井陘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民間戲劇流派繁多,被稱之為“戲窩子”。19世紀中葉,晉劇由山西傳入與其接壤的井陘縣,這門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在此枝繁葉茂,經數十年融合,形成獨特的風格,井陘晉劇由此誕生。

“井陘縣晉劇團駐地雖在河北,但唱的是山西梆子。其晉劇傳承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山西省晉劇院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姬榮生說,在他看來,藝術需要互相學習,才能推進中國傳統戲曲發展。 高雨晴 攝

“井陘縣晉劇團駐地雖在河北,但唱的是山西梆子。其晉劇傳承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山西省晉劇院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姬榮生說,在他看來,藝術需要互相學習,才能推進中國傳統戲曲發展。 高雨晴 攝

近日,河北井陘縣晉劇團在太原梅蘭芳劇場演出,同一天上演《火燒慶功樓》和《血戰金沙灘》兩場晉劇傳統劇目。這是該劇團時隔四十載,再次回到“娘家”太原。

距演出開始還有半小時,記者看到,來自山西各地的晉劇名家、戲曲愛好者提前走入大廳,紛紛落座,其中不乏中老年人。他們當中,多數是首次觀看由太行山以東的“鄰居”表演“家鄉戲”。

“這是對山西戲曲的一種熱愛。”來自太原的原萍(化名),是一名傳統戲曲的忠實觀眾。在觀看完劇目后,她說,“每一位演員都賣力表演,非常不容易,這是敬業的表現,更是對晉劇的熱愛。”

井陘縣晉劇團團長尹海軍介紹,該劇團成立于1952年,常年輾轉于山西、內蒙、陜西等地演出,每年演出500余場,其中,在山西演出次數至少達到350場。上世紀60年代,井陘縣晉劇團曾有13名演員拜丁果仙、牛貴英等晉劇名家為師,之后多次受邀到山西太原交流演出。

幾十年來,該劇團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演自己的戲,育自己的人”,在傳承晉劇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之路。

“這次演出的兩部劇目,均由我們自編自導自演。”尹海軍說,如今觀眾審美在變,我們根據觀眾的口味進行創新,注入了新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特色。據了解,該劇團80%的劇本均為自創劇目和改編劇目。

河北井陘縣晉劇團在太原梅蘭芳劇場上演《火燒慶功樓》。 高雨晴 攝

河北井陘縣晉劇團在太原梅蘭芳劇場上演《火燒慶功樓》。 高雨晴 攝

與傳統的晉劇相比,井陘晉劇在唱腔上,既有山西梆子的柔潤、河北梆子的高亢,又有井陘口音的剛硬,剛柔相濟;念白上,以晉劇道白為基礎,字清、音剛;劇目上,不同于山西晉劇以唱為主,以武打為輔,而是文武兼備,秋色平分。2011年,井陘晉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這戲我必須來看!”聽聞井陘縣晉劇團來山西演出的消息,與該劇團有著幾十年交情的山西省晉劇院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現年85歲的姬榮生,早早趕到劇場等候。

“井陘縣晉劇團駐地雖在河北,但唱的是山西梆子。其晉劇傳承這根弦一直繃得很緊。”姬榮生說,在他看來,藝術需要互相學習,才能推進中國傳統戲曲發展。

作為此次演出的“紅娘”,談及井陘晉劇,山西演藝集團演藝院線公司總經理梁春書顯得異常激動。“我就是井陘人,從小看著井陘晉劇長大。”

如何將晉劇發揚光大、做好晉劇文化事業,一直是梁春書心中的愿望。他告訴記者,將包括井陘縣晉劇團在內的外省晉劇團邀請到山西太原,不僅能夠讓本地觀眾了解到晉劇如何在異地“開花”,同時給予山西與外省藝術家互相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梁春書認為,除了“請進來”,“走出去”也是傳承與發揚晉劇的重要方式之一。據他回憶,2018年,山西省晉劇院演出團在井陘縣連演九場,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場演出達到4萬人。“文化需要交流,如同‘走親戚’,這樣才能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梁春書說。(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日韩AV中字在线网站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