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新聞快評:罰吃辣條,得看看法律答不答應

2020年07月15日 16:18 | 作者:小魯 | 來源:正義網
分享到: 

本期點評:小魯

■罰吃辣條

新聞:7月14日澎湃新聞報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有7名員工因業績不達標被公司懲罰吃“死神辣條”,其中兩人被送醫。一個月后,一名被要求離職的員工稱,“現在仍會出現嘔吐等癥狀,希望公司就離職等給出說法”。

點評:都被送醫院了,還只是“希望”公司給說法,居于弱勢的員工,要求真不高!

公司無理要求,導致員工健康受損,如果證據確鑿,不妨拿起法律武器,讓公司承擔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如果符合“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原因”條件,員工應當及時向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激勵員工進步,需要的是更多正向引導。奉勸熱衷于“狼性”文化的企業,靠折磨人來“激勵”員工,先得看看法律答不答應。

■小學生科研

新聞:7月13日,多家媒體聚焦云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某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對此,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回應稱,該學生系所內研究員之子,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后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點評:這么高大上的課題,“一般的大學生都做不了,小學生更不可能”,有人質疑不奇怪。

既然調查已經啟動,讓事實說話會是最有說服力的。筆者認為,要想徹底回應質疑,就不能僅限于小學生有沒有研發能力這個層次的調查,還應關注當事人研究場所、材料來源等基本問題,這些與國家科研資源是否被濫用、是否具備正當身份來使用等問題相關。如果確有內部人員協助,后者不僅違反科研工作紀律,還可能涉及利用職務便利牟取私利的相關法律問題。當然,如果壓根兒就是家長全包,這事兒就更嚴重了,不是幫娃,是坑娃。

■外賣員被拒

新聞:7月13日《北京日報》新聞客戶端報道,一條關于外賣人員進入SKP商場取餐,卻被拒之門外的視頻被熱議后,12日SKP方面表示,“商場對于顧客和工作人員設立不同的進入通道,外賣騎手一般從員工通道進入,但疫情期間為了疫情防控,所有餐廳將打包完整的顧客餐品送至指定位置,外賣員進行定點取餐。”對此,一名長期在SKP附近送餐的外賣小哥告訴記者,進SKP“一直都不能走正門”。

點評:出于高效取餐和防疫需要,為外賣取餐員開通專門通道,無可厚非。

值得關注的是,商場在引導和勸阻的時候,是否讓人有被區別對待甚至是被歧視的感受,才是產生爭議的關鍵。據報道,SKP制定了新的方案。不過,如果不注重溝通技巧,預想效果的實現也未必能盡如人意。

一家定位高端的商家,在切實履行尊重和保障人格尊嚴這方面,應該做得更到位、更模范。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業績不達標 員工被罰吃辣條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午夜性色福利剧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