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斬斷低俗彈窗廣告背后推手
汪昌蓮
在線看個小說、搜索個范文,網頁彈出一堆色情廣告,偏偏旁邊又有“熟人”,你遇到過這種尷尬事嗎?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布“凈網2020”專項行動上半年工作數據,相關話題迅速攀升至微博熱搜,超4億閱讀的背后是網友上網沖浪時遇到的尷尬(7月13日中國新聞網)。
彈窗廣告不僅影響上網者的心情和工作效率,甚至還存在木馬植入、信息詐騙、強制消費等安全隱患,讓人不勝其“擾”。特別是,一些低俗色情彈窗廣告,不僅污染了網絡環境,侵犯了用戶選擇權,而且威脅著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長。
彈窗廣告泛濫的背后,是利益的收割。一些彈窗廣告營銷頁面顯示,1萬元就能買到50萬次彈窗廣告。媒體援引彈窗廣告營銷人員的話稱,5000元可買100萬次曝光。可見,低俗彈窗廣告泛濫成災,相關網絡平臺難辭其咎。
要知道,彈窗廣告也屬于互聯網廣告,不能夠強制消費者收看。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廣告頁面自動彈出,應該標有顯著標識,確保可一鍵關閉。至于低俗彈窗廣告,既是擾民廣告,更是違法廣告,相關部門應明確監管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精準執法。
事實上,通過立法與多種技術手段、配套措施多管齊下,根治彈窗廣告亂象,并非是不可為之事。首先,規范和治理彈窗廣告,應成為網絡平臺一項法定義務,以此遏制平臺的利益沖動,切斷蟄伏在彈窗廣告之上的利益鏈。同時,應制訂信息產業經營和服務行業標準,明確網絡平臺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尤其是要明確技術標準,確保用戶不被彈窗廣告騷擾。再者,用戶要增強維權意識,發現違規彈窗廣告,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不能一關了事。
網絡信息管理部門更要加大打擊力度,一旦發現有網絡平臺違規推廣低俗彈窗廣告,應科以重罰;屢教不改者,責令其停止相關經營和服務,直至退出網絡經營和服務市場。當然,處罰僅是一種手段,關鍵需要配套措施跟進。如進一步完善“12321網絡不良信息舉報制度”,建立“垃圾信息源黑名單庫”,通過完善制度機制,把黑產業鏈關進籠子,讓低俗彈窗廣告,不能想彈就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低俗彈窗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