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江蘇泰州姜堰區大倫鎮
“好人文化”構筑鄉村最美風景
“好人榜”張榜后,吸引了眾多村民看榜?!≠Y料圖
從堅守鄉村講堂19年、義務輔導數千學子的退休教師馬如松,到尋訪亡父前妻登門認親、27年盡心侍奉感動鄉鄰的孝子朱惠泉,再到創建“扶貧志愿者協會”、關愛貧困學子“退而不休”老干部胡宏根等,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大倫鎮的“中國好人”“省道德模范”不斷涌現。他們的先進事跡激活了更多人心中潛藏的道德情感,潛移默化中,存好心、當好人、做好事在泰州姜堰區大倫鎮成為一道最美風景。
“好人”評選培育向上正能量
前不久,大倫鎮響堂村一季度“響堂好人”如期公布在村委會門口的美德善行榜專欄內,3位村民榜上有名。
“看看,我就說小露這孩子心眼好,肯幫人,一定能被選上,這不,被我說中了吧?”76歲的村民于元吉拉著鄰居吳寶和的手湊近榜單,一個勁地指給他看。
小露名叫游露,今年34歲。去年一天傍晚,他發現有位老人掉進了自家西邊的一條小河里,隨即跳下河將老人救了上來,自己卻差點陷進一人深的淤泥里。游露是個熱心人,平時,左鄰右舍有事需要幫把手,他總是一喊就到。一個月前,村里發動大家推選一季度“響堂好人”候選人時,于元吉和鄰居們將游露的名字填報上去,果然光榮上榜。
60歲的繆埭村村民繆應根這次則被推選為鎮級“大倫好人”。他是一名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殘疾人,自力更生的他辦起了一家砂輪作坊。盡管生活不易、收入不多,仍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20年來,他每年都悄悄地趕到鎮敬老院,給老人們送去魚肉等年貨和生活日用品,卻從來不肯留下姓名。
采取推薦加自薦的方式,由村到鎮逐級推選,定期通過群眾自評、代表互評、村鎮兩級審核等程序,保證評選的公正、透明,大倫鎮“好人”評選已形成規范化、常態化工作機制。
“評選分層級,榮譽不分級?!痹撴傸h委副書記錢忠信說,通過深入開展“最美人物”“美德善行”等系列“好人”評選活動,不斷深挖典型,大倫全鎮涌現出了一大批美德善行好人,先后有2人獲評“中國好人”、1人獲評江蘇省年度人物,1人獲評省級道德模范,2人獲評“感動泰州”十大人物,2人獲評泰州市“十佳鄉賢”等榮譽稱號。
“好人現象”點燃向善精神火炬
近年來,大倫鎮“好人現象”的道德光源,不斷點燃鄉村引人向善的精神火炬,散發出強而有力的精神力量。
響堂村村民吳有余與“中國好人”馬如松從小就認識,每到寒暑假,他就送孩子去馬如松的輔導點上課,身邊的典型時刻感染著他。去年起,他閑暇時不再打牌、釣魚,主動參加了村里的“老娘舅調解隊”,哪兩家因建房、修路發生了矛盾,哪家婆媳不和吵吵鬧鬧,只要聽到,他都會趕過去幫著調解,苦口婆心地反復勸說,不到雙方握手言和絕不“收兵”。
在這里,道德典型可以享受“明星”般的待遇,包括發放榮譽證書、優先從好人家庭中推選“十星文明戶”等。對于“黨員好人”,則在黨員考評中加分。對于家境不寬裕的“好人”,則有逢年過節上門慰問、子女入學結對幫扶、低保五保優先辦理等激勵措施。
“吸引好人加入,宣傳也很重要?!卞X忠信說,除開設美德善行榜等專欄外,他們還通過電子顯示屏、村廣播、微信公眾號、農民講師團等,多形式、多載體、全景式宣揚各級好人的先進事跡。
“好人文化”構筑道德高地
大倫鎮地處革命老區,1940年,新四軍在這里建立了中共大倫區委和區公所。多年來,這里民風淳樸綿長,文化積淀深厚。
“好人集聚在大倫,這是一種必然,也是時代的召喚?!痹撴傸h委書記王瑋說,近年來,大倫鎮通過進一步厚植“好人文化”,推崇崇德向善,民風陋習得到扭轉,“好人文化”正在不斷構筑起大倫鄉村文明實踐的道德高地。
對于這種變化,響堂村黨支部書記王珠鳳深有體會。她說,以前農村宅基地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等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響堂村也不例外。個別村民甚至因有人騎車碾壓到自家青菜,一言不合就會大動干戈?,F在不一樣了,雙方都能冷靜下來,有事好商量。
據悉,為進一步放大“好人效應”,拓展“好人朋友圈”,該鎮還積極打造志愿服務品牌,以“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為引領,先后成立了“夕陽紅”“小青苗”“青益大倫”等10多支志愿服務隊。如今,這些特色服務品牌已深入人心,“好人”人數與日俱增。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最美風景 構筑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