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讓售假商家賠得“有感”

2020年07月29日 10:45 | 作者:凌鋒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據媒體報道,某商家因出售假冒知名化妝品被京東商城下架、撤店,商家將京東商城平臺運營商京東公司起訴至法院,隨后京東公司提起反訴,要求該商家支付違約金。經過公開審理,法院依法判決商家賠償京東公司違約金100萬元。據悉,本案是北京法院首例對商家網上售假判處懲罰性違約金案件。

假貨令人深惡痛絕,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在線購物固然能夠讓人“少跑腿”,但同時也讓不少假冒偽劣商品,有了“鉆空子”的機會。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禁止在線購物,只能通過法治手段,嚴格防范和懲治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在這方面,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尤為關鍵。

我國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力保護,也激勵著平臺采用各種措施和手段堵塞漏洞。

但從以往的新聞來看,大多是消費者購買到了假冒偽劣商品后,電子商務平臺啟動相關調查處理程序。很多情況下是針對一起起個案。個案中的消費者面對財大氣粗的商家往往居于弱勢,即便是電子商務平臺介入,即便售假商家認錯賠償,涉及到的金額有限,懲治作用相對較弱。在上述新聞中,我們看到有關電子商務平臺,提起的是“違約”訴訟,針對的是整個商家,且“懲罰性違約金”的訴求得到了支持。

這一方面保護了電子商務平臺的商譽,另一方面也通過“懲罰性違約金”讓售假商家賠得“有感”。同時,這對于其他可能存在問題的商家是一種震懾,對于全社會也是一場生動的法治課。

當然,電子商務平臺打假不能止于此,而是要更加主動運用包括懲罰性違約金在內的一切法律工具、技術手段,與各類售假行為做斗爭,特別是要把廣大消費者發動起來,提供更為及時更為充分的打假信息,讓制假售假者在網絡和現實中都無處可藏。

編輯:秦云

關鍵詞:售假商家 平臺 電子商務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久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亚洲国产2021乱码 | 在线不卡高速播放AV电影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