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閱讀
《大國之策:調水改土與世紀復興之路》出版發行
在中美貿易沖突加劇等一系列挑戰的新形勢下,中華民族的世紀復興之路在何方?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書《大國之策:調水改土與世紀復興之路》給出了答案,該書由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教授周天勇研究團隊聯合撰寫。
曾在中央黨校工作的周天勇一直從事國家戰略和政策研究,長期研究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的水利和土地問題。2018年,周天勇研究團隊決定組成課題組,對中外調水工程進行了綜合分析,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關鍵制約因素、各項調水工程設想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調水的成本與風險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大國之策》是周天勇研究團隊研究得出的重要成果,書中提到通過調整水資源的區域間配置,可以改善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將西北地區的大量不可用土地變成可用土地,從而擴大國內可利用國土,擴大中華民族的發展空間。
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幅員遼闊,地區間自然條件迥異,決定了不同地區發展存在著“先天性”的差異。《大國之策》一書介紹,有學者把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這種狀況形象地概括為“一個中國、四個世界”。“第一世界”是高收入發達地區,相當于世界的高收入發達國家水平,如北京、上海等。“第四世界”是廣大中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邊遠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中國目前約有一半以上的地區屬于“第四世界”,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第四世界”和“第一世界”差距非常大,在某些方面社會經濟發展差距更大。
針對中國不同地區發展要素配置的不均衡問題,《大國之策》提供了解決方案,即水資源區域再分配。通過對淡水再分配,進行水資源空間分布結構調整,以此來增加和激活西北地區發展要素,從而改善區域間發展要素扭曲的現狀,緩解發展要素扭曲所帶來的問題,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率。
周天勇團隊研究認為,“最為關鍵的是水資源在西南和西北、華北地區之間的再配置。這是一項國民經濟最為重大的水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增加全要素新模塊和改善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低下的關鍵,是21世紀決定中國強盛發展的戰略性工程。”
而針對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差距日益擴大的現實,該書提出了一個戰略性構想:通過水資源供給調配促進區域開發布局再調整,可以重點解決華北平原、河西走廊、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的資源型缺水問題和新疆工程型缺水問題,建設北部經濟帶。
“我們不應該局限于各方案之間的界限,把各個方案對立起來,非此即彼,而應該取長補短,對這些方案進行綜合考慮。例如,把‘渤水西調’和‘藏疆隧道’結合起來,這樣一 方面在西部和北部都會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能源、輸水、產業聯動效應,帶動中國經濟新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內陸調水和海洋調水之間靈活協調,從而平衡生態環境壓力,協調國際河流糾紛。一言以蔽之,應該進一步論證,明確各個調水方案的利弊,并綜合考量,從而形成風險可控、效益最大、利國利民的調水方案。”該書指出。
編輯:楊嵐
關鍵詞:發展 調水 水資源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