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情民意
花錢進名校 小心掉陷阱
2020年北京高考志愿昨天開始填報。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場積蓄已久、拼盡全力的大戰,雖然成績是取勝的決定性因素,但志愿填報同樣考驗考生和家長的意志。如何依據分數進入心儀的大學,要花一番功夫。日前,北京市教委提醒考生和家長,一定要從正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警惕“花錢進名校”、“內部有指標”、“黑客能改分”等高考招錄五大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事實上,教育部門點出的招錄騙局并非新生事物,之所以每年都要鄭重提醒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是因為每年都有人掉進陷阱里。有的考生分數不上不下,報好學校怕錄取不了,報差一點的學校又覺得虧;更多的是分數不理想,但想進好大學、名大學。騙子正是抓住這些心理,精心編造了諸如學校里有自己人,只要肯花錢打點一下,就能走特殊通道、拿到內部指標,輕而易舉跨進名校門檻。被騙的結局可想而知,有的家長剛交付第一筆訂金,對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的騙子裝出一副無辜樣子,聲稱“已盡力了”,賴著錢死活不還;還有的考生,在經過騙子的一系列神秘操作后,進了野雞大學。
被騙走的錢往往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去年廣州一位家長相信“花錢上名校”,就被騙走73萬元。就算通過法律途徑要回來,可因此而被騙子帶亂節奏的志愿填報,以及被改變的人生軌跡,又該怎么算?被騙的家長都悔不當初,恨自己沒能及時發現騙子的伎倆,才掉進了精心設計好的陷阱。這樣的案例,歷年都有不少。
騙子固然可恨,但家長掉進高考招錄陷阱,很重要的原因,是輕信天上會掉餡餅。忘了作為國家的掄才大典,高考的公正公平公開無以復加,每個人的分數是多少,哪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都實實在在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高考招生錄取系統有嚴密的全國統一的認證加密體系和監督機制,花點錢就能進名校,認識某個人就能走后門,雇個黑客就能改分,這些騙人的鬼話怎么可以相信?其實,上當受騙者并非不知其中的危險,也不是對其中的蹊蹺毫無察覺,可還是抱著“萬一”的僥幸心理,明知是陷阱也要試著跳一下。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走旁門左道、靠金錢關系,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考生和家長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提高警惕意識,遇有聲稱有關系、有門路的人,一定要掉頭就走,因為再往前走一步,就可能掉進陷阱。(賈亮)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陷阱 家長 名校 花錢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