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法律服務
溫情援助防止群眾因案返貧
講述人:陳洋(安徽省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為城鄉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們不僅要讓困難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中感受到法律溫度,更要防止他們因案致貧、因案返貧。
蔡某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在政策幫扶和自身努力下脫貧。從2015年2月起,蔡某一直在一家電器公司上班,但今年4月因病住院期間,突然收到了“裁員”的消息。此前這家公司未與蔡某簽訂勞動合同,也未曾給其購買社會保險,且拖欠兩個月工資,現要解除勞動關系,又無任何補償,蔡某的生活面臨困境。
無奈之下,蔡某來到安徽省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我們認為蔡某的情況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于是指派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志愿律師戴學東承辦此案。考慮到公司受疫情影響經營出現困難,為了既能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又能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我向戴學東建議,爭取以調解的方式定分止爭,妥善解決糾紛。
戴學東仔細研究案情后,也認為目前最優的方案是采取調解方式,縮短維權時間和成本,如調解不成功再走仲裁程序來主張權益。蔡某同意后,戴學東及時聯系公司方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告知對方在用工方面存在的違法情形以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但公司方面認為蔡某主張的金額過高,無力足額支付。戴學東經過耐心調處說理,勸說蔡某和公司互諒互讓,共克時艱,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公司分三次向蔡某支付補償款24000元。
事后,蔡某對法律援助律師的積極作為由衷稱贊,他認為正是法律援助這項民生工程,把自己從貧困邊緣拉了回來,使其不致因案返貧。對公司而言,補償金額合理合法,也保障了其后續經營。
今年以來,我們全力推進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提質增效,切實維護困難群體合法權益。針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下崗職工等特殊困難群體,采取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免開經濟困難證明等舉措,做到急事急辦。同時將標準適當放寬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進一步降低門檻、擴大覆蓋面,確保法律援助應援盡援。
為了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法律援助,我們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設置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傳臺,選派專業律師現場免費解答群眾咨詢,引導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城鄉困難群體到最近站點辦理,還開啟便民預約服務,讓困難群眾辦事提速,讓工作人員辦案提效。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56件,解答咨詢7958次。
最近,我們還組織開展了受援對象電話回訪,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這說明老百姓需要法律援助,更認可法律援助。我們會繼續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努力做到援助政策人盡皆知,把好事做好做足,發揮到最大功效。
本報記者 范天嬌 整理
記者點評
□ 范天嬌
陳洋已經在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23年,一直為維護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而奔波,是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和推動者,同時也見證了從市縣到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的全方位建設,以及公共法律服務實體與網絡、熱線平臺的立體式融合。隨著合肥法律援助服務體系不斷織密,案件辦理質效不斷提升,當城鄉困難群眾需要時,法律援助服務變得觸手可及、觸網可得。
編輯:秦云
關鍵詞:法律援助 因案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