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打通堵點 瞄準痛點難點 加快形成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和今年7月在出席企業家座談會時,都強調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基于國內發展形勢、把握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為我國今后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從國際看,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全球經濟深度衰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的外部環境下,我國過去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模式已不適應當前世界發展形勢。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動力轉換、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各類市場主體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繁榮國內經濟、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我國從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
形成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打通阻礙內循環的“堵點”,解決阻礙內循環的“痛點”“難點”,為增強內循環添動力、添活力。
經濟內循環的堵點,在于脫實向虛。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的驅動下,尋求通過同業業務等擴張資產,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內自我擴張,并與實體經濟相對脫節,造成“資金空轉”。不斷拉長的融資鏈條最終使得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缺乏長期低成本資金。建議促進金融機構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壓縮金融同業鏈條、降低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風險,促使資金從金融系統流向實體經濟,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經濟內循環的痛點,在于消費不旺。過高成本的資金最終流向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直接推高房價。過高的房價,也間接推高了各行業成本,削弱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抑制了社會總體消費需求。建議,一要保障糧食安全,維持糧食、蔬菜等價格穩定。二要保障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消除居民消費后顧之憂。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基本定位,采取政策組合拳打擊“炒房”,防止房價繼續過快上漲。
經濟內循環的難點,在于要素流通。提高各類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程度,按市場規律讓資本、人才、技術、信息、土地等要素充分參與產品和服務的創造過程。只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才能實現供求與價格的合理互動,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讓市場化的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建議全面梳理和修訂各類市場、各環節可能存在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政策和制度;要堅決破除妨礙城鄉和區域勞動力、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行業緊缺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等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降低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繼續減稅降費,加強城鄉之間、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合作與對內開放。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蘇華 )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 堵點 痛點 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