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稻花香毓小康人
盛夏時節,遼沈大地,清新泥土,稻花飄香。走進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萬畝水稻長勢喜人?!皣覍υ坜r民的政策越來越好了,只要肯干,大家就都能過上好日子!”今年42歲的洪蘊來,是土生土長的沈北新區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利用自己多年水稻種植技術的經驗,帶領鄉親們開展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及稻蟹、稻蝦共養,探索農民致富增收的新平臺。
種稻也要打出品牌
身在沈陽市沈北新區石佛寺街道房身村這個水稻之鄉,2005年當時27歲的洪蘊來開始在村里參與水稻的種植和生產,那時的村民們每年辛辛苦苦種水稻,卻因為產量、銷售渠道、種子化肥等因素,最后的收入一直不好。當時20多歲的洪蘊來,切身知道種田人的辛苦,想為自己和鄉親們打破這種現狀。
洪蘊來決心深入琢磨水稻種植,他查閱書籍和資料學習種植的專業知識,到田地里跟老把式學習經驗,長年累月在水稻田里“泡著”,從買種子、肥料到育秧、插秧,再到水稻管理、收獲,洪蘊來全部學習了一遍,逐漸摸索出提升大米品質的方法。
想要致富,光靠種植還不夠,洪蘊來在當地創辦了加工廠,購置加工設備,他給自己的品牌取名為“七星米業”。
有了產品,但打開銷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打開市場,洪蘊來曾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自己開著三輪車到處賣糧,一開始糧店、超市并不認可,他就讓店鋪先銷售再結賬。洪蘊來相信,好東西不愁賣,掙錢也不能著急。良心贏得了信譽,誠信贏得了市場。
“我們的七星大米,吃過的人都說好!”洪蘊來自豪地說。近年來,七星米業的大米產量、質量和銷售量都在上升,“沈北七星”大米品牌已經成為了沈陽市的名牌產品,在遼沈地區的市場銷售排名中位居前列。
致富還要敢于創新
水稻種好了,但只有單一的一個作物,一年也只有一季,洪蘊來又開始琢磨了,怎么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多價值呢?
聽說遼寧盤錦地區有在水稻田里養螃蟹的,效果很好,敢于創新的洪蘊來也想試試,就跑去了盤錦學習經驗。洪蘊來來到當地賣螃蟹的市場,買了幾斤螃蟹,“我就跟賣螃蟹的嘮嗑,嘮著嘮著就嘮出來了?!彪S后,他又到盤錦那些賣養殖螃蟹網、塑料板的地方去打聽,一點點學習養螃蟹技術。通過這些年的摸索,當地幾千畝的水稻田里,都養上了螃蟹。他領著種植戶到盤錦學習稻田養蟹,自己免費提供蟹苗,蟹子收入歸農戶。在稻田里養螃蟹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保證水稻的品質,“螃蟹都在地里呢,用了藥受了影響,就得不償失了,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焙樘N來算得清這筆賬,“水稻豐收后有一筆收入,螃蟹又可為每畝稻田增收300元,還得到了好稻子!”
除了螃蟹,洪蘊來又對小龍蝦“打起了主意”。洪蘊來琢磨著,能不能在地里試著養一些小龍蝦,養螃蟹有盤錦作為先例來學習,但洪蘊來還沒聽說過在東北養殖小龍蝦的產業。他把想法向當地農業部門反映,很快就得到了支持,政府幫著找了水產專家了解情況,還帶著大家到湖北去考察。洪蘊來回憶到:“有專家來給我們的水質進行化驗,化驗結果是沒問題,跟南方的水差不多,我們立馬就開整?!焙樘N來組織農戶在1500多畝的稻田里試養小龍蝦,養殖效果不錯,賣出了好價錢,比養螃蟹的效益高了不少,每畝小龍蝦最少可增收2000多元。
在有機綠色水稻種植上,眼下,洪蘊來正在忙于加入當地政府的農產品網絡監控體系平臺可追溯的標準化生產中去,讓消費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有機綠色稻米的種植生產,更真實地體現出水稻種植環境的無污染,讓沈陽市的沈北新區作為市民的米袋子,成為綠色優質大米的供應基地,洪蘊來希望自己能在產業融合發展中起到的示范作用。與此同時,他還打算在綠色水稻種植與稻田養蟹、養蝦的基礎上,再加上養魚、養鴨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創造出更完整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洪蘊來還在籌建新的廠區,未來的廠區內可以集觀光和稻米深加工于一體,做稻米油以及稻米類的食品,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小康就要共同富裕
這些年來,洪蘊來不只讓大米的品質越來越好,也讓鄉親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過上了好日子。
別人不愛種地,他租到自己手里,讓出租土地的家庭有了固定的收入;自己種不過來,他就請擅長種田的村民來種,給他種田的收入,比村民自己種田的收入還要多。到了收獲季節,他的大米收購價格比市面上要高不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村民高延林跟著洪蘊來種水稻已有十多年,用他的話說,“以前種水稻一畝地也就收入幾百元,如今小洪把我們都帶‘發’了”。去年,他幫洪蘊來種了120畝水稻,收入達20多萬元。在洪蘊來的帶動下,現在沈北新區石佛寺地區稻田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00畝,年產有機水稻2000多噸,幫助2600多個家庭致富增收。
這幾年來,洪蘊來更是繼續發力,為村民致富想盡了辦法。2016年,洪蘊來出資60萬元,在家鄉新置了5個綠色蔬菜大棚,無償交由村民種植,希望帶動全村鄉親種植大棚蔬菜;2018年,他又投資數百萬元建造了儲量上萬噸的儲糧庫,為村民儲存稻米,他不但不收村民的儲存費用,還按一斤糧每月一分錢付給村民利息,村民給它取名叫“水稻銀行”,如果村民想把儲糧賣給其他人,他也不收村民一分錢的儲存費。
洪蘊來的規劃中有個目標,就是要在家鄉繼續帶領鄉親們把稻米種好,把致富之路走好,特別是要進行有機水稻和立體養殖產業發展,開創出一條“以農養農,以農富農”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在生機勃勃的黑土地上,洪蘊來正帶領2600家農戶在稻花飄香的田野里爭作新時代的小康人。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洪蘊 水稻 種植 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