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農業科技

江西農大科技特派團分類指導水稻生產

2020年08月04日 17:06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è¥?????¤§?§??????1?′???¢????±?????ˉ??°′?¨?????o§

江西農大水稻產業科技特派團成員曾研華(左)在田間調研晚稻搶種情況。(文洪瑛 李朝民 攝)

農民日報訊 7月以來,洪澇災害對江西省水稻生產造成較大影響。為了給農民提供防災減災技術服務、盡量把農業損失降到最低,江西農業大學水稻產業科技特派團深入田間地頭,調研水稻受災情況,分類指導災后恢復生產。經過科技特派團的指導,受災縣(市)明顯增加了受災早稻的收獲面積,降低了產量損失;穩定了秋季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了直播晚稻的出苗率以及機插晚稻的長勢;減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洪災發生期間,江西省早稻正處于灌漿后期,部分已進入黃熟期;中稻正處于分蘗期;晚稻還處在秧苗期。強降雨天氣易導致早稻植株倒伏、穗上發芽,甚至被淹,對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中稻田塊及晚稻秧田易造成植株被淹,影響水稻分蘗發生和植株生長。水稻產業科技特派團團長曾勇軍教授在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省科協、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提交了《暴雨條件下水稻生產應對措施》,同時帶領團隊成員深入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進賢縣、上高縣、豐城市、崇仁縣、都昌縣等縣(市)開展調研、救災和指導工作。

科技特派團綜合各縣(市)受災情況,實行分類指導,提出了針對早稻、中稻和晚稻不同季別和不同受災程度的應對措施,以及優質稻“兩優一增”壯稈保優標準化栽培技術和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等災后生產技術。比如在因河(湖)水漫堤導致稻田內澇的進賢縣羅溪鎮和張公鎮、豐城市榮塘鎮等地區,專家建議退水較快的區域及時搶收早稻和直播補種早稻翻秋品種,而退水較慢的區域則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明年的種植計劃改種大豆、蕎麥、油菜、馬鈴薯等作物。而在因強降雨導致溝渠排水緩慢、稻田短期淹水的上高縣和崇仁縣等地區,專家建議早稻田塊及時排水搶收,收獲時調慢機收速度,以減少損失;中稻田塊適當追施尿素、氯化鉀等速效肥料,以滿足植株對養分的需要;晚稻秧田盡快排水使秧苗露出水面,并及時用噴霧器等設備沖洗葉片。若遇高溫天氣,則放慢排水速度,適當保留淺水層,防止青枯死苗,秧苗生長正常后及時栽插,并加強分蘗期水肥管理。(文洪瑛 李朝民)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水稻 科技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 日韩激情视频久久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