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人物
紅色旅游促進綠色生活 生態農業推動綠色發展
?——就“無廢城市”建設專訪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
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
“根據城市發展定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江西省瑞金市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和生態農業產業優勢,以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無廢化處理為重點,穩步推進瑞金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安全處置,營造紅色旅游引領綠色生活、生態農業引領綠色生產的發展模式。”談到瑞金市建設“無廢城市”的經驗時,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這樣總結。
作為全國唯一縣級市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江西省瑞金市在生態環境部幫扶組專家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等多方面的悉心幫助指導下,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日前,本報記者采訪許銳書記了解到,瑞金市不僅因地制宜做好紅色旅游、有機農業、綠色生活的“無廢”文章,還將“無廢城市”建設理念融入瑞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出臺了一批制度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報:有“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譽的瑞金,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打造“無廢城市”建設中,瑞金是如何讓紅色旅游引領綠色生活的?
許銳:紅色旅游是瑞金市的重要品牌,市委市政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緊扣這一“金字招牌”,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無廢景區”“無廢賓館”,創新旅游廢棄物回收機制,打造瑞金紅色旅游生態圈,形成“紅色旅游+無廢城市”融合發展的“瑞金樣板”,“紅都”風景又添加了潔凈文明的氣質。
首先,引進紅色實景演藝項目,建設浴血瑞金景區。通過對瑞金市沙洲壩鎮兩座廢棄石灰石礦山進行無廢化改造,重現中央蘇區時期艱苦卓絕的戰斗工作生活場景,實現廢棄礦山全部資源再利用,成功打造戶外實景景區,開創了“紅色旅游+礦山修復”新路徑,把紅色基因滲入“無廢城市”建設中。
目前,景區已成功入選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不但讓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得以修復,而且讓不少礦工變演員,吃上旅游飯,大大提升了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有個貧困戶原來因采礦患上肺病,當礦山變成景區時,他再次回到24年前上班的老地方,不同的是,礦服變成了演出服,這名貧困戶也從之前的一名采礦工人變成了如今在紅色舞臺上弘揚紅色文化的農民演員。
其次,整合升級部分紅色景區,探索建設“無廢景區”。對紅井景區、葉坪景區、二蘇大景區等原有紅色景區進行軟硬件整體提升,對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的陳列館展區改展升級,再現蘇區時期力行節約精神,追溯“無廢理念”的根源,對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進行“無廢城市”宣傳。各景區對垃圾進行分類、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同時對講解員進行無廢景區講解詞再培訓,給紅色傳承中注入了生態基因。
最后,以酒店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無廢細胞”工程。將游客接待量最大的幾家酒店作為“無廢賓館”試點,采取在酒店大堂內外LED屏幕播放“無廢城市”宣傳標語、酒店大堂及房間醒目位置放置“無廢城市”宣傳手冊和垃圾分類收集桶、酒店房間內提供可循環使用的洗漱用品、拖鞋等物品等多種措施,向游客宣傳“無廢”知識,讓紅都之旅充滿文明之風。
中國環境報:瑞金屬于贛南蘇區,不僅歷史“紅”,而且生態好,以“贛南臍橙”為代表的生態農業也是瑞金另一大優勢。請問,農業生產過程中是如何實現“無廢”并達到綠色生產的?
許銳:瑞金地處贛南地區,全市共種植16萬畝臍橙,在如此龐大的臍橙種植基地,我們做到全過程無農業廢棄物產生。積極探索建立“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還田利用—培育健康土壤—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綠色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大力推廣“豬—沼—果(菜、蓮等)種養平衡綜合利用”綠色發展模式,實現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具體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扶持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推動生物科技有機肥廠和蚯蚓養殖場等項目建設,通過對植物殘枝敗葉、畜禽養殖糞便、動物內臟等有機物再加工,制成有機肥投放到臍橙種植基地,減少化肥使用,提高臍橙品質,也能有效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加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采用高溫干法化制處理工藝生成生物柴油和有機肥,實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后,日處理病死畜禽規模可達到10噸。
推動畜禽養殖糞污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通過實施“一場一策”,對現有存欄1000頭以上規模生豬養殖場現有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實現生態循環發展模式。目前,已有24個規模養殖場開工建設。
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逐步淘汰厚度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超薄地膜,示范推廣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鼓勵農戶使用可降解農膜。目前,全市廢棄農膜全年回收率達90%,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
中國環境報:在“無廢城市”建設中,需要廣大市民積極響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推行環保方式,達到綠色生活的目的。請問,瑞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并有哪些相應保障?
許銳:我們通過大力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全社會全民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并解決好生活垃圾的去處,真正實現綠色生活的目的。如今,讓垃圾能分流,把垃圾當資源,已成為瑞金市民新風尚。主要從下面八方面著手。
開展“無廢城市”進校園活動。全市創建了一批“無廢城市”建設示范學校,確定在思源學校、金穗學校、瑞金四中、直屬機關幼兒園等四所“無廢城市”建設示范學校開展特色教育。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成立小區物業公司全面接管全市范圍內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同時選取了入住人口最多的7個小區設立垃圾分類環保屋,并投入1.3萬個分類垃圾桶,完成城區所有的垃圾中轉站全面改造。
加快“智慧無廢”建設。投資360萬元建設智慧環衛調度中心,與數字城管相結合,實現生活垃圾精細化、網格化、自動化管理,為垃圾分類奠定堅實基礎。
建成瑞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平均每天可消納生活垃圾430噸,目前項目已經并網發電試運行。
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爐渣利用中心。通過環保磚生產線對瑞金市垃圾焚燒發電廠爐渣進行綜合利用,建成后每日處理爐渣300噸。
開展鄉鎮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全市總共排查出12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做到全部徹底清運清理,全部生態復綠。目前,農村垃圾全部做到日產日清,全部運送到垃圾焚燒廠處置,鄉村大地更加干凈。
積極推進餐廚垃圾綜合處理項目。采用“中高溫好氧堆肥+生物有機肥”處理工藝,建設內容包括餐廚垃圾收運系統、無害化處理系統等。目前,正在進行工程前期建設。
此外,加快完成建筑垃圾余土綜合利用項目,生產環保磚和骨料的企業已經落戶,年生產規模50萬噸,預計11月完成建設。
編輯:秦云
關鍵詞:瑞金市 許銳 無廢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