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歷史
“小老大”迎來百歲壽誕
———上海最后一位健在的政協專員王申甫的故事
1961年,一部由劉瓊執導,梁波羅、孫道臨、李緯、顧也魯等主演的電影《51號兵站》紅遍大江南北。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地下黨運送軍需物資支援蘇中抗日根據地的故事。
6月20日,劇中主角“小老大”的原型之一,民革黨員王申甫迎來百歲壽誕。他是上海目前唯一健在的政協專員,他的人生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王申甫
跟蘇北“做生意”開辟“地下航線”
王申甫于1920年出生在上海浦東的高橋楊園村(現屬浦東新區高東鎮),自幼聰慧好學、機敏過人。20世紀40年代,他和哥哥王斗甫一起在上海浦西的蓬萊路開了一家照相館,因為兼做照相器材、化工物資等方面的生意,也就結交了不少朋友。朋友中有一位叫陳永福的,初時,王申甫以為他是普通商人,后來才知道他是中共黨員,是新四軍駐上海聯絡處的負責人,真名叫張渭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東海艦隊后勤部部長)。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的《浦東版“51號兵站”》記載,王申甫弟兄倆的愛國抗日思想,給張渭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由于日偽特務發現了張渭清的真實身份,要逮捕他,張渭清聽到風聲,立即潛回新四軍蘇北根據地。不久,張渭清從蘇北給王斗甫寄來一封信,邀請他們去蘇北“看看”,并詢問是否可以跟蘇北“做生意”。
在蘇北新四軍根據地,王申甫弟兄倆受到新四軍海防部隊政委呂炳奎、司令湯景延等首長的熱情接待,并給他倆講革命道理,希望他們為抗日救國做些貢獻。王申甫在了解到蘇北抗日根據地軍用物資奇缺后,表示愿意為新四軍搞些物資。幾位首長當即委任王申甫為新四軍“海外貿易公司”的地下采購員,化名“王潔”,并指定他接受張渭清的領導。
從此,王申甫開始了千方百計從上海購買汽油、西藥、軍用電線、五金器材等重要物資的一段“冒險傳奇”。他雇用船只運往蘇北根據地,沿途要通過道道關卡,時時都有生命危險。王申甫設法沖破重重難關,一次又一次勝利完成任務,建立起了一條從上海浦西→浦東高橋→經吳淞口→長江→蘇北根據地的“地下航線”。
據《浦東版“51號兵站”》記載:有一次,王申甫采購了一批西藥、望遠鏡等軍需物資,他隨船前往蘇北根據地。半夜行至長江中,天墨墨黑,忽然江上刮起巨風,船在狂風中飄飄搖搖,失去控制,巨風將船帆也刮破了,萬分危險之中,船老大急得哭著說:“王老板,桅桿要砍掉,不然要翻船!”
一條帆船,最重要、最值錢的就是主桅桿。王申甫果斷地說:“馬上砍,損失我負責!”船工們把主桅桿砍下來,等風小一些后,靠著兩只小帆篷勉強將船開到蘇北根據地。
在根據地,新四軍首長接見了王申甫,王申甫在他們的教誨和鼓勵之下,決心為抗日斗爭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多做一些貢獻。
王申甫百歲壽誕,民革浦東新區區委會副主委黃錦海(左)祝賀。
“小老大”施妙計購軍火200箱子彈送解放區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大舉進攻解放區。1949年,王申甫接到指示,要搞一批當時最先進的“79式”步槍子彈。
子彈是軍火,嚴禁私購偷運,如果被抓住是要槍斃的。但是王申甫再三考慮:這是解放軍前方作戰的急需物資,困難再多,危險再大,也要設法完成任務!
據王老口述,當時,他住在浦東徐路鎮岳父家,通過鎮上一家雜貨店老板,采用搓麻將的方式,結識了常來雜貨店購物、搓麻將的國民黨青年軍202師一個叫汪國孚的連長,故意讓汪國孚每天贏錢,又天南地北地閑扯聊天,雙方關系越來越熱絡,交談也十分投機。
待時機成熟時,王申甫向汪連長提出了“搞一批79子彈”的要求。汪連長一聽說要搞子彈,立即神色凝重地問:“79子彈我有的是,但是你要來干什么?”又說:“你千萬不能搞到共產黨那里去,如果那樣做,我們兩個人的腦袋都得搬家!”
王申甫一聽此言,心中十分緊張,但他故作鎮靜地說:“這個我當然知道,你放心好了。我是拿到小洋山俞康其那里去的。”(俞康其是浦東著名的土匪頭子、“忠義救國軍”司令張阿六手下的大隊長,王申甫為了給新四軍采購軍用物資“打掩護”,與張阿六搭上關系,經常有來往,曾在張阿六的“司令部”與俞康其見過面,所以此時打出俞康其的牌子。)
汪國孚說:“我相信你,給你弄一批‘79子彈’。”雙方談妥后,王申甫付給汪國孚10兩黃金作為“貨款”,回家后做好各種準備,叫了一輛大卡車,由汪連長押車,開到江灣國民黨上海軍火倉庫,以“領用軍械”為名,裝上200箱“79子彈”,迅速運回浦東碼頭,立即裝上一艘事先雇好的“夾底船”,把子彈箱藏在下面的夾層內,上面雜七雜八地裝了許多普通貨物。
王申甫隨船押送,一路上提心吊膽,高度警戒,在各處“關卡”小心應付,終于順利地將200箱子彈運到蘇北根據地。在張渭清的陪同下,粟裕、張愛萍將軍接見王申甫,給予特別表揚和鼓勵,稱他為“革命有功之臣”。
控制“五號溝碼頭”打通“地下交通線”
隨著蔣介石的部隊在前線節節敗退,對其統治區的控制更加嚴密,向蘇北運送物資也變得極為困難。王申甫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最好能有一個自己控制的碼頭,不經過吳淞口,直接將船開往蘇北解放區去。
據《浦東版“51號兵站”》記載,王申甫的老家徐路鄉靠近長江口,就有這樣一個“五號溝碼頭”,但當時控制在土匪司令張阿六的手中。當時,徐路鄉的匪鄉長馬金山與王申甫很熟悉,曾經要王申甫當副鄉長,王未答應。王申甫想到親戚趙樹華的哥哥是張阿六的部下,在五號溝碼頭當差。王申甫向黨組織請示,經組織同意,讓趙樹華出任徐路鄉副鄉長,就這樣,通過趙樹華兄弟倆,掌握了五號溝碼頭的實際控制權。
此后往蘇北運送物資,就不需從吳淞口經過,更加安全、方便了。王申甫還利用這條“地下交通線”,秘密、安全地護送過許多從蘇北根據地到上海工作的黨員干部,并護送上海一些進步青年去蘇北根據地參加革命。
當年王申甫為新四軍在上海采購物資和雇船的費用,都是由他自己先行墊付,而且由于國民黨印發的“法幣”“金圓券”日益貶值,購買這些緊俏物資絕大多數要用黃金或銀圓付款,待物資運到蘇北后,新四軍領導再跟他結算。
1948年,解放區的經濟還很困難。王老回憶說,有一次,他把一大批貨物運到蘇北后,張渭清等領導跟他協商,說:“一時拿不出黃金來結算,是否可以用蘇北出產的棉花結算抵款?”王申甫體諒到解放區的困難,慨然允諾,核算了580擔棉花。
但是棉花的體積太大,必須租用好幾條大船才能運回上海。王申甫又趕回上海,與張渭清的侄子盧桂發商量,雇船前往蘇北裝運棉花,王申甫因上海還有許多事務要處理,無法分身去蘇北,就委托盧桂發押船赴蘇北。
不料,半途中出事了!盧桂發押運的棉花船行至如皋附近,被國民黨的部隊攔截,船和人全部被扣。在嚴刑拷打之下,盧桂發供認說王申甫是運送貨物給新四軍的頭頭,并供出兄弟倆在上海的住處。
于是,上海警備司令部立即部署抓捕王申甫弟兄。王斗甫在上海家中被捕,被判刑5年(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王申甫當時住在朋友京劇演員尚凌云家中(巨鹿路景華新村20號),國民黨軍警那天晚上來抓他時,正巧有朋友請他吃晚飯,不在家,特務在尚家留下許多人“張網以待”。
王申甫因為要晚些回來,就在飯店給尚凌云掛電話打個招呼,聰明機靈的尚凌云一聽電話鈴響,估計是王申甫打來的,搶先抓起電話,胡亂說了幾句,就說“再會”,把電話掛斷。王申甫感到情況不妙,就請朋友去尚家察看,看到尚家附近停著警車,門口還有許多“不三不四”的人。
朋友從尚家回來,對王申甫說情況十分不妙,勸他迅速離滬。王申甫連夜從浦西步行趕回浦東楊園家中,匆匆拿了一些錢和衣服,告別妻子兒女,乘船逃到臺灣。因舉目無親,在各處流浪了兩個多月,帶的錢用盡,只得返回上海。一番周折后又去了蘇北解放區,受到解放軍首長的表揚和鼓勵。
再遭“棉花充公”事件終破產潛回上海配合解放大軍
過了兩個月,王申甫回到上海,不聽朋友的“好心勸告”又為蘇北解放區“華中銀行”采購運送了一批印鈔票的專用紙張,華中銀行行長忻元錫因暫時無黃金,商量以380擔棉花結算。因為上一次棉花的教訓,王申甫有些猶豫,但還是答應了,與同去的趙樹華、黃威樹一起押船回上海。
沒想到,這次又出事了。《浦東版“51號兵站”》記錄了此次意外的全過程:
當船行至吳淞口,被國民黨部隊的巡邏艇發現,喝令停船。王申甫他們不理睬,繼續前行,敵艇上的小鋼炮打過來,只得落帆停船。趁敵人還未上船之機,王申甫急切地對趙樹華二人說:“這次落到敵人手里,肯定要吃苦頭,但我們一定要咬牙挺過。只要我們不松口,敵人就抓不到我們的把柄。但如果招了供,那‘通匪’的罪名就大了,不但自己要殺頭,家里的人也要跟著遭殃,二位務必記住我的話!”趙、黃二人堅定地點點頭。
敵人上船后,把船上的一間小艙當成臨時審訊室,對三人嚴刑拷打,灌辣椒水、上土老虎凳,還用燒紅的烙鐵燒燙趙樹華的背部,再用鹽水燒身……威逼他們招供。三人一口咬定自己是老實的百姓、本分的商人,到蘇北販棉花只是想發點財,根本不認識共產黨。
敵人拷打、折磨了一天一夜,毫無結果,但仍不甘心,將棉花船押到崇明島,派人看守著。但是對船老大看管不嚴,允許他上岸買菜、燒飯。機智的王申甫在跟敵人的看守交談中得知這股敵人是張阿六的部下,又請船老大打聽到其中有個頭目叫周顯才,王申甫知道周顯才原是新四軍的營長,是被組織上派到上海潛伏的地下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顯才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科科長)。就趁著看守不注意時,寫了一張紙條,請船老大轉交給周顯才。周顯才接信后立即設法營救,在敵人關押他們三天后,成功將三人釋放,但380擔棉花全部被沒收“充公”,還讓他們保證:“今后不得通匪資敵。”
經過這兩次“棉花充公”事件,王申甫完全破產,負債累累,在上海也不安全,只得去蘇北解放區,見到粟裕等領導同志,粟裕將軍安慰他說:“等大軍過江、上海解放,定會給你補償……”
1949年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后,4月22日,王申甫和趙樹華隨解放軍到達無錫,為了配合解放大上海,張渭清傳達張愛萍將軍的指示,讓他們倆帶機密文件潛回上海,送給江南造船廠、國民黨老閘北警察分局等幾個單位的地下黨組織,并策反國民黨部隊起義。
王老回憶說:他和趙樹華冒著生命危險,抄小路日夜兼程趕到上海,將機密文件一一送達。又通過關系多方策反張阿六等人起義,張阿六在王申甫的勸導下,已“動心”準備起義。但由于國民黨特務將張阿六的家屬帶往臺灣,充當“人質”,策反工作未能成功。
上海,已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華東海軍司令的張愛萍將軍兩次在武昌路38號海軍司令部親切接見并款待王申甫,動員他參加海軍搞后勤工作,但因當時部隊實行“供給制”,不發工資,王申甫要撫養妻子、兒女,未能如愿加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申甫改行創辦“和平化工廠”,經營有方,業務十分興旺。后來,王申甫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掩護給新四軍以及解放區采購物資的工作,與“忠義救國軍”頭目張阿六、上海流氓大亨黃金榮等人關系密切,又有特殊的“海外關系”(他妻子毛秀卿是蔣經國親生母親的侄女),被打成“壞分子”,判處管制多年,失去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張愛萍將軍和張渭清、呂炳奎等老首長的關心幫助下,王申甫等人的冤案得到平反。他發揮經營專長協助生產大隊創辦鄉鎮化工企業,成績顯著,1979年和198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上海川沙縣先進工作者。
1984年上海市委統戰部批準他為川沙縣政協專員,由此參加政協工作。
1986年,王老去北京,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親切接見,并在王老的有關報告上做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他在戰爭年代對革命事業作出的特殊貢獻。2015年,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王申甫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紀念章”。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王申甫 上海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