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遠山深處有洞天
浙江七成土地是山區,盡管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但仍有不少偏遠的山區、庫區和老區等。山區資源怎么激活,山區經濟怎樣發展,山區百姓又如何增收,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全面小康的成色,更是全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盛夏時節,記者將視角聚焦浙江的遠山深處,驚喜地發現,藏在“深閨”的這些地方,如今不再是落后、封閉的代名詞:大學生回來了,投資客進來了;老屋成了精品民宿,牛舍成了網紅咖啡屋,農產品成了伴手禮,山里生活成了新風尚,到處迸發著勃勃生機。
革命老區的“紅綠法”
四明山北麓的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地勢險要、位置偏僻,曾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也正緣于此,過去這里窮得很。新世紀初6個小自然村剛合并時,村集體不僅零收入,還欠了45萬元的外債。
2003年春節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橫坎頭調研。不久后,村“兩委”給習近平同志寫信,匯報工作打算,很快收到了回信。信中,習近平同志鼓勵他們加快老區開發建設,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封信更篤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贝逦瘯魅纬蔂N林告訴記者,當時,全國紅色旅游正逐漸走紅,盡管村里的紅色資源得天獨厚,但滿打滿算每年游客也只有兩萬人。“我們馬上抓住機遇,修葺舊址群,新建游客中心,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很快就有了起色?!?/p>
除了“紅色經濟”,村里還錨定特色農業,引種櫻桃搞采摘。起初,老百姓都怕種不好會賠本,于是村委會帶頭干,請來專家手把手教。到了第三年,果子大豐收,聞訊趕來的私家車排起長隊。一下子,老百姓全“嗡”進村委會,都要求跟種櫻桃。
此后,楊梅、藍莓、獼猴桃等時髦水果,競相跑進田間地頭,整個橫坎頭成了大果園。2005年游客多了以后,村里就動員老百姓開農家樂,首先盯上了在寧波打工的黃彭勛一家。一來,他是老黨員,有威望,心腸熱;二來,其妻子在食堂待過,做菜得心應手。
砸掉飯碗改創業,起初,黃彭勛沒答應。第二年,回家看到游客成群,還沒等村干部再上門,夫妻倆主動回了村,開起“百丈農家”。十多年了,客帶客,老黃的生意就沒黃過,還帶動了一批農家樂。
還別說,“紅綠融合”真讓老區蹚出了新路。2018年2月,村里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發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馬上回了信,并且鼓勵“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這封飽含深情的信,讓遠在海外的“90后”黃徐潔深受鼓舞。作為年輕一代,黃徐潔是全村驕傲,當時正留學德國念工商管理專業。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碩士畢業后,她選擇回村開起農家樂。
“橫坎頭有今天,真的不容易。鄉村振興需要青年接力,只要有想法,敢闖敢拼,鄉村也是一個大舞臺!”在黃徐潔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里。去年,村集體收入達74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6248元,吸引游客70多萬人次。
民族村的“新生命”
竹濤陣陣,村民們伴著歌曲,跳起了畬族舞蹈。這里是杭州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桐廬縣莪山畬族鄉。以前的莪山,山坳里窮得慌,男子多光棍,女子無嫁衣??纱丝?,村口停車場滿員,放眼都是上海、杭州的牌照。
此村名叫戴家山,是新豐民族村下轄的自然村,就在海拔600米的山上,總共57戶人家。“早前,村里有‘三難’,就業難、上學難、脫貧難,稍有能耐的都往下搬、往外跑,留下的全是空巢老人,就說那萬畝竹林,就是因為缺勞力,一度荒廢。”村黨總支書記雷國良如實相告。
雷國良就是“下山謀生”大軍的一員,在外從事房地產。3年前,他回村當村委主任,今年開始一肩挑。同一年回來的,不只是雷國良,還有在縣城開小餐館的姚勇生。姚勇生13歲就外出打工,兄弟三人的老宅連成一排,因為沒人住,又怕漏雨倒塌,只能清明、過年輪流回來看看。
如今,老宅搖身一變成了民宿,姚勇生光裝修就用掉170萬元,11個房間,400元到1100元不等。夫妻檔經營,才3年就收回投資。促使姚勇生回村的,是離他家不遠處的幾個民宿項目的接踵而至,竟然每家都生意火爆。
戴家山有30多棟老房子。2013年,為了盤活這些資源,村集體統一登記、收儲、修繕,并成立農民之家創業服務社,負責招商和開發。沒想到,還真引來了一批高端民宿的投資客。每晚上千元的房價,高峰時還一床難求,這讓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百姓為之一驚,開始逐漸意識到生態的價值。
“服務社以集體土地、管理用房和土地資源等折價入股,占股21%。老百姓既是房東,也是股東,還能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有的當管家,有的開小店,還有的賣土特產?!崩讎几嬖V記者,去年,戴家山游客量突破10萬人,旅游總收入達到了1590余萬元。
小山村有了“新生命”。傍晚,記者出村時,碰見正在散步的77歲老人田關秀。她愛熱鬧,之前一直在城里兒子家養老,看到村里人氣漸旺,毅然搬了回來,獨居卻不孤獨。眼下,就連兒子兒媳也盤算著,擇日將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
崖居村的“文藝范”
下了高速,沿著盤山公路,驅車近一個小時,記者抵達位于松陽縣四都鄉的陳家鋪村。這里平均海拔750多米,三面環山,房屋呈崖居式分布,高低落差有200米,距今已有640多年歷史。
表面上看,這里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形態,但深入其中,其實別有洞天。推開斑駁的木門,背后“躲藏”的可能是雅致的民宿、茶室。若豎起耳朵聽,此刻里面可能正在舉行一場高品位的主題沙龍,各界精英高談闊論。而遠處正在寫生或攝影的,也有可能是某位名家。
鮑朝火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此前常年在外經商,看到老家近乎凋敝,尤其是村里老人孤寂的眼神,2012年回了村。這幾年,他投入大量精力,一路引進了先鋒書店、杭州亦舍酒店、飛鶯集等的創始人,讓書店、民宿、餐廳、文創等產業在這里落地生根。
如今,崖居村成了文藝“部落”。三四十棟老房子,除了被改造成民宿的,還有眾多藝術家的工作室。在村里公共空間里,不少國內外杰出的詩人、作家、藝術家,會不定期舉行詩會、論壇、沙龍、音樂會,以及作品展等。小村聲名鵲起,還引來許多文藝青年打卡。
有了人氣,村集體和老百姓很快也找到了生財之道。依托特色產業,村里成立番薯干合作社,統一生產、包裝和銷售,番薯身價一下增加了2.5倍。今年,村里5家民宿向低收入農戶認購高山生態雞和番薯,戶均可增收三四千元。
59歲的鮑金巖摔斷腿后,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回村將自家牛舍,改成了土特產店。售賣土豆片、蘿卜干、筍絲等,有的自己生產,有的向村民收購,去年開張才7個月,就凈入3萬元?,F在村里頭,只要肯干,不怕沒錢賺。
記者發現,今天的浙江遠山深處,橫坎頭、戴家山、陳家鋪并非個案,而是蔚然成風。越來越多像雷國良、鮑朝火這樣的能人回村,挑起了鄉村振興的大梁,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有志青年涌向鄉村,越來越多的新業態催化著這場鄉村裂變,共同打通“兩山”轉化的康莊大道。
據了解,目前,浙江省已建成A級景區村莊7894個,其中3A級景區村莊1179個。去年,浙江農民人均收入29876元,連續35年位居全國各?。▍^、市)之首,城鄉居民收入比為全國?。▍^、市)最小,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6元,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7600元的現象。(蔣文龍 朱海洋 高建)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村里 民宿 遠山 深處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