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四期
不期而遇
河 流(布面油彩)150×230cm 2013年 黃宇興
中午的蒙德里安(布面油彩)90×90cm-2000年 劉 野
5月1日到7月31日,由夏小萬、李山、加藤泉、夏俊娜、劉煒、劉冰、薛松、鐘泗賓、曲豐國、馮國棟、曹力、向京、趙半狄、劉野、臧坤坤、陳可、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烏雷等數十位中外藝術家參展的“不期而遇”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
不期而會曰遇,遇暗示著偶然。“偶然”作為一個哲學命題,已反復被東西方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闡述論證,或作為一個抽象的敘述對象,不斷被作家和詩人書寫。英國作家毛姆曾寫“我們就是由偶然湊在一起的反復無常構成的”。本次展覽所呈現的“不期而遇”,既是作品與作品之“遇”,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并置;亦鼓勵觀者穿梭在由作品組成的不同場域中,在獲悉種種生活經驗皆可被藝術家轉化為藝術創作后,每個人都可能在這種不期而會的觀看體驗中,將藝術審美與自我的日常經驗相連接。
展覽展出由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余件,由“生靈”、“四季”、“重奏”和“我們”四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生靈”,并置展示了不同藝術家筆下充滿神秘色彩的生命體、具有原始圖騰象征意味的“魚”以及具有人形特征的對象等。
第二部分“四季”,不以春夏秋冬自然變化的季節為序,而是呈現四季的交疊,以及對四季之景的感受或思考。
第三部分“重奏”,以造景的方式,為觀者創造一個“午后音樂會”的情境,意在呈現維特根斯坦所言的音樂的結構和情感,即“各種情感伴隨著我們對一首曲子的理解,類似于伴隨著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件”。
第四部分“我們”,有藝術家對符號化的前輩藝術家的再詮釋,也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交會。當兩個以上的人有了交集,他們之間所產生的故事,便成為了“我們”的故事。
當全球都籠罩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陰霾之下,保持“社交距離”暫時隔離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但“不期而遇”可能帶來的溫暖和希望應當時時存留于心。博爾赫斯在《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寫道“在大部分時間里,我們并不存在;在某些時間,有你而沒有我;在另一些時間,有我而沒有你;再有一些時間,你我都存在”。我們當給予偶然的時刻以機會,以便在偶然的事件中遇到彼此。
不期而遇(2聯)(布面油彩)200×150cm×2-2015年-劉 冰
H·金(布面油彩)270×168.5cm-1990年-趙半狄
無-題(亞麻布、丙烯)100×73×4cm-2019年-臧坤坤
琴聲如訴(布面油彩)180×140cm--曹 力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7月第4期
編輯:畫界-邢志敏
關鍵詞:藝術家 作品 偶然 四季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