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聚焦
從“小角色”發展成“超級大佬” 臺風預報難在哪?
福建泉州,鹽工們趕在臺風到來前搶收原鹽。林弘梫攝 (來源:新華社)
今年7月,我國出現了歷史罕見的“空臺”現象。進入8月,臺風“報復性”登場,僅8月1日至10日就出現了4個臺風,且3個臺風在近海加強。那么,這些臺風是如何從“小角色”發展成“超級大佬”的?預報有何難點?記者采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一起來聽聽專家解讀。
原因:內外因結合蓄積能量
記者梳理發現,繼7月的“空臺”現象之后,8月初,今年第3號臺風“森拉克”、第4號臺風“黑格比”和第6號臺風“米克拉”都屬于近海加強臺風,其中“黑格比”和“米克拉”都是近??焖偌訌姷牡湫??!昂诟癖取笨此茐K頭不大,能量卻驚人大,破壞力也不小 ;“米克拉”24小時內從熱帶低壓加強到臺風級,實現了三級跳。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成為“超級大佬”,且破壞力驚人。
近海加強臺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點?張玲表示,與在開闊洋面加強臺風相比,近海加強臺風的原理、所需條件基本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強并達到較強等級的臺風,需要內外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需要有風切變環境和適宜的海溫條件,還需要有較強的動力強迫的增強,包括低層從臺風外圍向臺風中心流入的增加和高層從臺風中心向外流出的增加。在這些條件中,適宜的海溫作為臺風生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夏季一般都能滿足。但是,垂直切變的條件則相對困難許多,在垂直切變偏大的區域難以滿足臺風能量聚集的需求,不利于臺風增強;反之,則有利于臺風中心附近對流的集中發展和強度增強。
張玲指出,今年的“黑格比”和“米克拉”都處在季風槽內,隨著8月初以來季風增強,幫助它們源源不斷從低層向中心輸入能量和水汽;而在高層出流方面,兩個臺風正好處于中國內陸上空南亞高壓東側和西北太平洋洋面高壓區的中間地帶,臺風的出流以向赤道一側的東北風出流為主,保證了較強的高層出流強度,也避免了垂直切變過大的情況。這些都是它們近??焖僭鰪姷闹匾獠苛α?。自生成以來,保持緊湊的內部結構,這是它們在近??焖偌訌姷闹匾蛩刂弧?/p>
難度:強度“拿捏”是主要預報難點
由于臺風近海加強,往往留給預報和防范的時間相對較短,加之有的臺風前期表現并不“厲害”,容易“麻痹”數值預報模式,從而低估它的快速加強過程。目前,臺風快速加強,包括近海快速加強的機理和預報仍是業務難點。
張玲表示,臺風加強幅度的“拿捏”是臺風快速加強的主要預報難點,特別是對極端強度的把握。因此,預報員在實際判斷過程中,和模式預報一樣,難免會高估或低估其發展實力。
她舉例說,以今年的“米克拉”為例,從它編號到登陸不到一天時間,留給預報員思考和調整的時間就更短,預報難度相當大。對預報員來說,如何準確判定當前大氣環流配置、垂直切變等因素對臺風強度的影響,同時,如何把握模式預報的結果,避免被模式所誤導,這都是預報員需要加強和歷練的功底。
對于近??焖偌訌姷呐_風,資料顯示,此類臺風均滿足既有較強的高層出流、垂直切變又不太大的大氣環流配置條件。
“但是,如何來判定臺風是否符合上述配置條件是主要難點。因此,對快速加強臺風個例進行研究是提升判識能力的有效途徑。”張玲補充道。此外,加強對數值模式的檢驗和提高對模式產品的解釋應用能力,也是提高預報準確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編輯:秦云
關鍵詞:臺風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