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藝評 人物 展訊 畫界雜志

首頁>書畫>人物

薛鏞:書法藝術并非遙不可及 方法正確同樣有章可循

2020年08月19日 14:54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付振強 宋寶剛)8月12日早上,北京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降水躍躍欲試。琉璃廠西街的一間工作室內,薛鏞舒緩地寫下“雨潤香茗”四個大楷。

北京琉璃廠位于和平門外,是一條起源于清代的著名文化街,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于此,如今筆墨紙硯的店鋪及云集的名人匾額,漸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居有墨香氣息的陽春白雪之地,是書法家薛鏞從小向往的生活。

微信圖片_20200819150443

筆韻神采,書齋雅玩;筆墨情韻,揮毫染翰。書法是中國國粹、藝術瑰寶,筆畫之間代表著謙謙君子形象,書法是古代文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薛鏞說“現在已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興趣使然,走上一條書法藝術之路;刨根問底,探尋一種傳承文化方式;現身說法,總結一套學習的“準公式”。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在薛鏞看來,寫好書法并非遙不可及,只要方法正確,同樣有章可循。

傳道:讓興趣做最好的啟蒙老師

薛鏞的書法藝術之路源自于8歲那年。當時正值春節,山東莒縣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薛鏞的伯父是當地有名的才子,曾經讀過私塾,鄉親們每年都習慣性地齊聚他家求字。他也是從這時起,切身感受到了書法的魅力。

“他拿著毛筆在茶碗兒里蘸了蘸,把墨水蘸飽之后,在紅色的春聯紙上開始寫字。”薛鏞回憶說,具體寫的什么已經記不起來,但筆畫間的美感特別讓人震撼,“怎么能寫這么好呢?我感覺這是在創造美,于是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那以后我每天都去,大人比較擔心,怕我搗亂把人家寫的字給弄壞了!” 薛鏞笑著說,其實自己根本不動彈,注意力全在毛筆筆尖兒上。

微信圖片_20200819145109

“遇到好看的字,就特別想多看看。” 薛鏞記得,小時候有次在集市旁看到一副對聯,竟在門口站了一上午,好在那戶人家也比較耐心,認真教他這個字念什么、怎么寫、什么意思……“竟慢慢發現自己對書法有了正確認識,對適合自己的書寫標準也有了一定取舍。”

70公里的山路,也是薛鏞騎行求“學”之路。已上中學的他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當時學校周邊有家裝裱店,他了解到離縣城70多公里山村的王玉寬寫得一手好楷書。“那種字體風格和在家鄉看到的完全不同。”為了進一步學習,他曾獨自騎行70公里山路專程去王玉寬家拜訪。有一次,薛鏞問:“王老師,您字寫得那么好,我應該怎么練?”王老師和藹的說:“你和別的學生不一樣,別人是學我的字,你是問我怎么學!”隨后娓娓道來,原來老師的學習書法之路也是非常人之可及。有時候薛鏞寫不好,老師就示范給他看,寫好了會鼓勵,“你看,是不是越來越好啦!”

他聽聞店主王玉寬寫得一首好楷書。“那種字體風格和在家鄉看到的完全不同。”為了進一步學習,他曾獨自騎行70公里山路專程去王玉寬家拜訪。有一次,薛鏞問:“王老師,您字寫得那么好,我應該怎么練?”王玉寬特別和藹可親,手把手教。有時候薛鏞寫不好,他就示范給他看,寫好了會鼓勵,“你看,是不是越來越好啦!”

授業:領悟字里的文化才是核心

書法是藝術不是技術,書法因文化才有了靈魂。薛鏞認為,無論是書法的產生、發展還是它所承載的內涵,都與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密不可分,二者有著無法拆解的情感。

“一開始是學寫帖,當你寫到幾十遍的時候,就會考慮這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很自然的過程。”薛鏞說,開始對某個詞不理解很正常,當你主動去問去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對所寫字的本意會往縱深方向延伸。”他表示,將所理解的含義在現實當中進行應用,“吃透”每一個漢字的本意,接受到更多筆下文字的信息量,無形當中文化修養就起來了。

微信圖片_20200819145104

“比如,我們傳承性臨摹的碑文,那些都是古人寫在紙上留下來的墨跡,能夠樹碑立傳說明都是出自當時頂尖級人物手筆,文筆文詞非常精妙。” 薛鏞認為,優秀傳統文化大多飽含深意,如果能做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就說明已經有很大進步了。

書法家在寫字時,往往會滲入自己的個性、氣質、審美,書寫者的人文修養高度決定著書法作品的審美高度。薛鏞坦言,書法藝術不能急于求成,而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功夫不到不行!”

書法在過去是記錄文字的主要工具,當代可選擇的較以往天壤之別,甚至于已經步入網絡時代,為什么還要學習書法?薛鏞介紹,書法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特有傳承方式,在當代還有新的價值含義。

“強身健體也是一個益處。寫書法能養一個人的精氣神,寫字需要身心都靜下來,把心收回來,還能夠培養專注力,養成專注的習慣繼而把事情做好。” 薛鏞表示,如果每個人都能靜下來做自己的事,整個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了。

解惑:細心研究運筆規律找到方法

“書法的傳承是一個傳播、交流和共享的進程。”薛鏞感慨道,中國書法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傳承書法不僅是對自己民族文化藝術的責任,也有對人類文化多樣性、人類文化杰出樣式的保存、發展、傳承的責任。

漢字和書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推進戲曲、書法、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當代青年人該如何拿起毛筆、寫好毛筆字呢?

“書法不會超過孩子體能,要讓興趣為孩子們啟蒙。”薛鏞談到,可在幼兒期間培養孩子拿毛筆的正確姿勢,并且形成記憶,“當孩子拿著一整根粉筆會拿手攥,斷了一截后自然而然會用三個手指去捏,這恰恰是拿毛筆的正確手勢。”

“學習書法一定要找‘高人’指點,他們在生活中有了一套成熟的經驗,自身也有一定造詣,老師怎么教就怎么學。”薛鏞表示,自己多年的經驗而言,學習書法有竅門,他將潛心研究的“五筆教學法”稱作“公式”。

“古人有個永字八法,其實它是給出了一個詳細的分解。很多人對這一方法看不太懂,所以我把方法簡化了。”據薛鏞介紹,所謂的五筆教學法就是“點、橫、豎、勾、撇、捺”的具體運筆思路。“最主要的就是點,掌握了這幾點基本筆畫,書法便不難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薛鏞坦言,書法創作包含大美和大智慧,是一種抒情的過程,亦是對文辭內容、文化本質、深層信息的全體驗過程。“有書法的陪伴,我感到生活豐富且愜意。”(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書法 薛鏞 藝術 方法 薛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