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法律服務
社區檢察崗架起連心橋
天津和平區檢察院扎根基層解民憂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馳
□ 通訊員 范瑞恒 叢麗
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檢察院青年干警志愿服務隊來到新興街新河里社區支起了服務攤點,還沒等把資料擺放全,小區民居就圍了上來。
“你們來啦。”“是的,阿姨,我們又來了,今后我們會經常來。”一段對話,引出和平區檢察院干警與社區居民的交往佳話。
明方向強制度
和平區檢察院的進社區服務,是該院“社區檢察崗”服務內容之一。“今年,我們提出了‘融入經濟發展大局、融入社會治理大局,服務社區、服務企業’,即‘雙融雙服’新理念,決定設立由院領導率隊、青年干警參加、覆蓋全區的‘社區檢察崗’。”和平區檢察院檢察長賈志杰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我們改變過去‘坐堂辦案’的方式,采用‘互聯網+巡回+預約’的檢察工作模式,主動深入社區,讓居民不用出社區,就可以向檢察官咨詢法律問題,提出工作建議,表達自身訴求。”
從5月28日第一個“社區檢察崗”掛牌,到和平區6個街道64個社區覆蓋,僅用了1個月3天。為了把“社區檢察崗”工作做實,和平區檢察院在全院范圍內選取35歲以下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青年干警,組成6個青年志愿服務隊,每個服務隊由一名院領導帶隊,對應服務一個街道及下轄社區。
“‘社區檢察崗’通過線上線下兩個平臺載體,將檢民之間的關系織成一張網。”和平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慶超介紹說,“在此基礎之上,我們還建立了‘六個一’機制。”“六個一”包括“社區檢察崗”的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工作紀律,“社區檢察崗辦公室”的工作職責、青年志愿服務隊工作職責以及內部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
體系建設保障內容創新。以“社區檢察崗”工作職責為例,和平區檢察院制定了“定期開展法治宣傳”“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開展基層調研”等內容,指向明確而又有層次。
結合檢察工作的特點,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的服務,是“社區檢察崗”的工作切入點。“把心定下來,把身子扎下去,把信息提上來,把服務送上門”,是該院對志愿服務團隊的要求。
小崗位大服務
“社區檢察崗”在新興街新河里社區掛牌不久,就有群眾來反映情況:29門由于鄰里糾紛,樓道里的電表被人為破壞,導致樓道燈近十年不亮。
“因為上了年紀,晚上出門倒垃圾,都是一手拿著手電,另一只手提著垃圾,就怕邁空摔傷,所以晚上基本不出門。”29門4樓的李阿姨說。
原來,該樓門某住戶為了維持家中用電,占用樓道公用電表,導致樓道燈長時間不亮。
掌握了此情況后,“社區檢察崗”的志愿服務隊成員迅速制定了標本兼治的并行方案:一方面想辦法協調供電部門恢復樓道公共用電,讓樓道亮起來,以此治“標”;另一方面,通過上門調解,化解鄰里糾紛,以此治“本”。
志愿服務隊第一時間把解決方案上報給院領導,并獲得了支持。檢察院經過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有了明確的解決方案:以社區的名義向電力部門申請一塊臨時樓道燈電表,供29門居民照明使用,優先解決樓道內多年燈不亮、電不通困擾居民日常生活的問題。后續跟蹤調解鄰里糾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營造和諧氛圍。
“29門的樓道燈亮了。”一時間,這句話成為新河里社區居民打招呼的日常用語。
微觸角全延伸
慶某咨詢繼承問題,第六檢察部已解答;居民涉嫌盜竊公共用電,已轉一部督促公安機關立案;鄰里糾紛影響居民用水,青年志愿服務隊協調解決……和平區檢察院“社區檢察崗”辦公室的臺賬記錄著群眾反映的已解決或未解決的問題。
與此對應的是志愿服務隊成員的入戶調研。
7月23日19時30分,在單位忙了一天的志愿服務人員馬靜與李明遠,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帶著“和平檢察院致社區居民的一封信”“檢民聯系卡”等“社區檢察崗”宣傳材料,來到和平區五大道街誠基中心3號樓,拜訪居民陳阿姨。
“為了更好地服務咱們社區居民,我們檢察院在社區設立了檢察崗,您有什么法律上的需求可以隨時找我們。”馬靜向老人介紹,“可以有多種選擇,如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者直接撥打宣傳頁上的電話,掃描二維碼,直接溝通或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為您解答。”
馬靜與同事入戶,還帶有一個工作職責,即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傾聽群眾意見及建議。“在社區工作期間我們可能會發現相關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或者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馬靜說。
截至8月15日,和平區檢察院6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已完成64個社區的走訪工作,開展各類活動119次,收集各類信息及“四大檢察”案件線索221條。
新融合新動能
就在“社區檢察崗”實施運行過程中,7月1日,和平區在全區范圍內啟動了“和平夜話”實踐活動,領導干部帶頭,以普通黨員身份到群眾中間,與他們一起聊家常、交朋友,融會思想、融通感情、融解問題、融入日常。
“我們及時把‘社區檢察崗’與‘和平夜話’進行了對接與融合,為下一步的工作拓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賈志杰說。
馬靜認為,這兩項工作的融合,其本質就是在與群眾聊家常的同時,傾聽其訴求,了解其困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我們不僅提高了工作本領,還拉近了與群眾之間‘心’的距離。”她說。
“‘社區檢察崗’是檢察職能觸角的延伸,是法律監督途徑的拓展,也是開展為民服務的重要載體,今后我會結合‘和平夜話’實踐活動,在‘社區檢察崗’這片沃土上深耕。”志愿服務隊成員鄒海燕表達自己的體會。
“和平區檢察院將‘社區檢察崗’融入‘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職責、崗位特點,走到群眾身邊,走入群眾心里,交朋友,解難題,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值得肯定。”和平區委書記賀亦農評價。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宮鳴肯定了和平區檢察院積極融入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他認為,“社區檢察崗”在排解群眾困難過程中發現涉法涉訴問題,在解決群眾涉法涉訴問題過程中挖掘監督線索,有助于“四大檢察”職能的發揮,實現司法的社會價值。
宮鳴提醒,要把這項工作做實做深,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查找不足,完善機制,真正把檢察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
編輯:秦云
關鍵詞:社區檢察崗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