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聚焦
全國科技活動周 各地都有哪些看點
8月23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在京啟幕,接下來的一周,全國各地將舉辦多種多樣的科普活動,為公眾了解、體驗、分享科技創新成果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舞臺,在全社會大力傳播普及科學知識。
據了解,全國科技活動周自2001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9屆,今年是科技活動周舉辦20周年。20年來,科技活動周圍繞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及群眾關心的焦點,通過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科普活動,展示科技創新成果,讓公眾在參與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科技抗疫成今年亮點 成果集中展示
與往年科技活動周不同的是,今年的抗疫科技成為亮點。各地紛紛展示戰疫“黑科技”。
在北京的科技活動周展區,可以看到傳染病員負壓隔離轉運艙、生物安全防護裝備、新冠病毒檢測試紙、AI體溫檢測、干細胞藥物、新冠病毒疫苗等各種曾在新聞中見到的國產抗疫神器。
正在臨床試驗中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人民網呂騫 攝)
在武漢分會場展廳內,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芯片及設備、治療新冠病毒的中藥方劑、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等防疫科技成果集中進行展示。
在吉林省科技活動周科技戰疫成果展區,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癥救治醫療隊展示了他們的“四大發明”。這是該醫療隊在千里馳援武漢后,醫護人員針對各種臨床問題,研發出的多功能防護面屏、傳染病專用聽診器、一次性插管用防噴濺隔離巾及咽拭子采集裝置。
在重慶科技活動周科技戰疫板塊,以場景化形式展示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發現、感染源追蹤、病毒檢測、遠程診療、重癥救護等從發現到救治的全過程。
在科技活動周期間,上??萍拣^推出“命運與共攜手抗疫”展覽,從序廳及病毒星球、暴發·戰“疫”、共享未來三個版塊展開,帶觀眾從全新的角度走近病毒世界。
近距離接觸大國重器 重大科技成果展示
除了抗疫科技外,“大國重器”也紛紛俯身走近觀眾。
在青島科技活動周近萬平方米展廳里,蛟龍號、潛龍號、東方紅二號、高速磁懸浮、下一代地鐵等“大國重器”與市民親密接觸。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模型(人民網呂騫 攝)
有著黃色紅色醒目色彩、造型像一條大魚的“海斗一號”模型擺放在北京活動周現場,作為我國海洋技術領域里程碑,“海斗一號”標志著我國無人潛水器跨入了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時代。
在重慶科技活動周現場,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展示了一個神奇的“魔術”,當聚焦超聲治療設備的治療頭發射的聚焦超聲波將有機玻璃片融化的時候,工作人員將手伸入到玻璃片和治療頭之間的區域,手卻完好無損。
在南京科技活動周 “新中國科技成就展”上,悟空號、北斗、港珠澳大橋、大飛機等25件(套)新中國重大科技成就展品,展示出我國科技創新的磅礴力量。
播撒科學的種子 科普活動展示
在科技活動周期間,全國各地科技部門、科研機構、科普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青島科技活動周科普實驗小課堂上,老師現場為小朋友揭秘液氮網紅冰淇淋的秘密,看火焰如何在冰上舞蹈。
干冰大煙霧實驗、靜電懸浮實驗、機器人互動、氣象游藝棋小游戲……從化科技周啟動儀式現場,科普演出、科學實驗秀、科普展示、科普游戲、科普講解等精彩內容吸引了不少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關注。
在北京,“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作為今年線上云展廳“科普實驗室”重要內容與大家見面。
黑龍江科技活動周設計了“青少年遠程種植系列活動”“科學之路專家講座系列活動”等一系列科普活動,總數達到179項。
重慶舉行了“科學之夜”、線上科普知識挑戰賽、科普班車進區縣等500余項科普活動,為市民獻上豐盛的科普大餐。
吉林在科技活動周期間,“流動的光科館”科普大篷車向青少年和廣大群眾免費開放。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科技活動 科技 展示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