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口述歷史

聞一多參加“湘黔滇旅行團”

2020年08月27日 09:09 | 作者:陸景川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38年,抗戰局勢惡化,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組的長沙臨時大學被迫西遷。其中,由300多名師生組成“湘黔滇旅行團”,歷時68天,行程3500里,橫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長征”壯舉。

C20200827001-zx11

行進途中的聞一多(左)和李繼侗

出發前,為確保學生安全,便于管理,學校請聞一多教授等自愿參加這次步行的教師組成教師輔導團。

不忘采風科考

“湘黔滇旅行團”出發時,聞一多已經40歲,身體有些瘦弱,有人擔心他能否順利完成此次“旅行”,他笑著對大家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們這些掉進書堆里的人,應該重新認識自己的祖國了!”

1938年2月20日下午,旅行團乘船離開長沙啟程。一路上,道路崎嶇坎坷,特別是三四月份的湘黔滇易下暴雨,旅行團的師生們歷經磨難。聞一多腳上多次走出了血泡,別人每次勸他去搭行李車,他都婉言謝絕。晚上到宿營地,他和同學們一樣把腳上的泡挑破,放出血水,第二天照常趕路。即使生病,他也從不乘車,堅持步行。每到一處,他也和學生們一樣,在當地老鄉家借宿,夜間往地上鋪一層干草,席地而臥。

一路上,聞一多對沿途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習俗、語言、服裝、山歌、民謠、民間傳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著名語言學家馬學良曾在《記聞一多先生在湘西采風二三事》中回憶,“每到一處山寨,他顧不得安頓住處,也顧不得沿途的疲勞,一到宿營地就帶著我們幾個年輕人走家串戶,采風問俗”,“在破舊的村舍里和老鄉們促膝長談”。

經過艱難跋涉,“旅行團”于3月15日進入貴州省,5天后到達鎮遠縣。鎮遠是當時貴州的商業重鎮,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時為貴州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和鎮遠縣治所在地。步行團第一大隊被安排在南邊的萬壽宮住宿,第二大隊則住在北邊的關東民宅。第二天,鎮遠師范學校的師生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在鎮遠的幾天中,聞一多等帶領同學們開展了廣泛的科學考察活動,收集了大量素材。

記錄沿途景致

大多數人都知道聞一多是著名的詩人和學者。實際上,他還是一位畫家,曾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專攻美術和油畫。3月22日,“旅行團”離開鎮遠。沿途的秀美風光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飲食起居、穿著打扮無一不讓“旅行團”師生大開眼界、激動不已。聞一多手持鉛筆和速寫本,盡情捕捉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致。

在途中,聞一多和李繼侗、曾昭掄兩位教授及學生穆旦、劉兆君等人游覽了名勝飛云崖。飛云崖距黃平縣城12公里,明正統八年(1443年)始建,其建筑群由月潭寺、月潭公館、養云閣等組成,建筑風格為宗教與園林的組合。因其有懸空石崖形如飛云而得名。聞一多邊走邊看,不時與師生們交流意見。他又在王陽明所撰《月潭寺公館記》碑刻前細究考察,品味再三,并揮筆勾畫出《飛云崖塔》《飛云崖廟門》《飛云崖》三幅速寫,為后人保留了名勝的“歷史容顏”。

離開飛云崖,“旅行團”繼續前往黃平縣城新州,一路上實地考察并記述了苗族同胞的“趕場”盛況。3月24日,一行從黃平往重安江路過馬場街小學時,聞一多出于對鄉村教育的關注,揮毫速寫了一幅記錄當地幼兒教育的《黃平縣立馬場街小學》圖。在重安鎮,“旅行團”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熱烈歡迎。為答謝少數民族同胞,李繼侗和曾昭掄兩位教授還合著蘆笙音樂,表演了華爾茲舞,引來大批群眾矚目觀看。

聞一多聽說當地有座名叫金鳳山的名勝,因山頂有石峰突兀似鳳凰奮飛而得名。他立即乘興前往,在少數民族同胞的圍觀下,欣然提筆繪制了一幅素描,真實再現了當地的生活內容及自然景觀中的意境與情趣。

建于1874年的重安江鏈子橋是湘黔線最主要的通道。師生們過鐵索橋時,聞一多認為此橋極富地方特色,于是又將它收入畫中。

3月25日,在通往爐山縣時,路邊村寨大風洞旁的山廟引起了聞一多的興趣。考察之余,他立即繪制了《大風洞觀音堂》《大風洞上韋陀菩薩》兩幅展現當地濃郁宗教色彩的速寫。當天下午,“旅行團”剛到達爐山縣城,聞一多又攜師生外出考察,訪問民間,在鬧市中抓住最為動人的場面,繪制出《張家客棧窗外》和《爐山縣市肄》兩幅作品。

3月30日,“旅行團”到達貴陽,受到貴州省政府建設廳廳長、前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的款待。聞一多的老友吳澤霖教授這時也隨大夏大學遷至貴陽,趕來和他聚會。為喚起廣大民眾的抗戰意識,“旅行團”立即走上貴陽街頭,高唱《游擊隊隊員之歌》《大刀進行曲》,演講日寇侵華的罪行,高呼抗戰救國口號,在貴陽迅速掀起了抗戰熱潮。

工作之余,聞一多仍帶同學考察街面市容,并作寫生《貴陽一角》《甲秀樓》等作品,為后人留下了當時貴陽木樓民居建筑的珍貴“影像資料”。

離貴陽后,聞一多又接連繪制了《黔靈山腳》《黔靈山東峰》《清鎮縣東山寺》《平壩三鋪》《安順縣文廟》《鎮寧雙明洞》《安南縣公廨后園》《安南縣魁星樓》《普安文廟》《盤縣女子小學》等寫生作品。

對所見所聞的總結與思考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團”勝利到達昆明。包括聞一多在內的“旅行團”師生一路采風考察,收獲頗豐。所有見聞和考察成果后來都為聞一多等人進行民俗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從湘西至黔中入滇,“旅行團”所走的路線很多都與當年紅軍長征所走的路重合。盡管紅軍離開已經過去了兩三年,但紅軍留下的大批標語在沿途還清晰可見,各地貧苦群眾對紅軍的事跡仍然記憶猶新,他們向“旅行團”成員們講述紅軍“是窮困人的隊伍”,不少地方的群眾還在津津有味地傳唱紅軍留下的歌謠,如“田里大麥青又青,莊主提槍敲窮人;莊主仰仗蔣司令,窮人依靠是紅軍”“吃菜要吃白菜頭,跟哥要跟大賊頭;睡到半夜鋼刀響,妹穿綾羅哥穿綢”等,給聞一多和“旅行團”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普遍認為:沿途收集到的歌謠,尤其是那些歌頌紅軍的歌謠,不僅記載了歷史,更反映了民心,是了解當時時政得失、觀察民意背向的重要資料。

在“旅行”途中,聞一多曾親自指導同行的原南開大學學生劉兆吉沿途搜集民歌民謠。他認為,在抗日存亡的關鍵時期,更需要用虎虎生氣的“野蠻文化”來武裝民眾,用這種“打把火鉗插在腰”“關起城門放火燒”“睡到半夜鋼刀響”的富有血性的戰斗精神來對抗侵略者,在“粉身碎骨”中“豁出去”“得以一戰”,以爭取民族生存、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到昆明后,聞一多親自幫助劉兆吉將這些民歌民謠整理成《西南采風錄》,并親自為之作序。

(作者單位: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旅行團 聞一多 西遷 長沙 考察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男男 |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片 | 制服丝袜欧美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