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縱橫

濟南仲裁委員會推進“互聯網+仲裁”新模式顯成效

2020年09月01日 21:12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濟南9月1日電    1995 年 9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正式施行,掀開了我國仲裁事業嶄新的一頁,為保證公正、及時地解決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來,山東濟南仲裁委員會認真貫徹執行《仲裁法》和黨中央關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重要部署,著眼“打造一流仲裁機構、建設區域仲裁中心”的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作為,在妥善化解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濟南仲裁委員會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高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為主線,抓班子、帶隊伍,抓黨建、促融合,抓制度、強規范,抓廉政、提形象。他們勇擔社會責任,聚焦“脫貧攻堅”第一使命、“抓好黨建”第一責任,敢擔當、勇作為、樹形象,成為帶領貧困村人民群眾脫貧攻堅的“第一先鋒”。他們組建“濟南仲裁公共法律服務團”,進社區、進企業開展服務活動,現場接待群眾法律咨詢,有效增強了仲裁服務的專業化和針對性。

濟南仲裁委員會始終把仲裁質量和效率作為工作的核心,力爭把每一個仲裁案件都辦成鐵案。為確保案件審理獨立、公正,濟南仲裁委員會秉持“讓審理者裁決,讓裁決者負責”的原則,嚴格辦案紀律、保密紀律、廉潔紀律;不斷完善《仲裁規則》,全面優化仲裁程序,大幅縮短了仲裁案件審理時間;堅持敏感、復雜案件的專家評議制度,確保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

積極探索“互聯網+仲裁”新模式,推進建立“智慧仲裁”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新型仲裁輔助模式,破解仲裁機構、仲裁員以及仲裁參與者之間的時間、地域限制,做到“一鍵立案”、證據線上傳送、電子卷宗自動歸檔等,實現仲裁業務全流程在線運行和監督,杜絕“人為”因素干預,確保仲裁的公平正義,濟南仲裁公信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圍繞“一次辦成”的改革目標,濟南仲裁委員會推出仲裁立案“一窗通辦”、仲裁立案“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實現立案“最多跑一次”。為給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立案服務,簡化了立案程序,創新立案方式,為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和自助立案等服務,并建立“容缺受理”機制。

為充分發揮仲裁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保障、助力”功能,濟南仲裁委員會成立了全省首個金融仲裁院,開通金融案件“一站式”服務,為省會金融行業風險防范、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仲裁服務。與人民法院、金融監管機構等共建“法信通·山東省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開創了仲裁參與聯合懲戒失信“老賴”新模式。

積極發展國際仲裁業務,成立濟南國際仲裁院,首批入駐濟南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助力濟南企業“走出去”,打造省會對外開放新高地,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山東自貿區濟南片區、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戰略。圍繞全市營商環境優化攻堅行動,設立了“濟南知識產權仲裁中心”,構建包括仲裁調解在內的知識產權大保護體系。

疫情發生以來,濟南仲裁委員會圍繞助力“六穩”工作,服務“六保”任務,及時研究完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仲裁工作措施。濟南仲裁委員會及時調整仲裁服務方式,為涉及疫情防控物資生產、流通及關聯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優先立案、優先審理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開展“網上立案”“郵寄立案”和“線上開庭”,開通多種網上繳費渠道,當事人不出門即可繳納仲裁費用,真正實現疫情期間仲裁服務“零跑腿”“零接觸”。

據悉,新冠疫情防控以來,濟南仲裁委員會員會受理仲裁案件1453件,爭議標的額24.85億元,為保障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仲裁貢獻。(王寶嶺)

編輯:秦云

關鍵詞:仲裁 濟南 服務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宅男午夜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亚洲开心网激情五月 | 永久免费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