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授人以漁助造血
———民革江蘇省委會產業幫扶貴州納雍縣豬場鄉記事
人民政協網江蘇9月3日電 (通訊員胡臣友 朱黎黎 記者江迪)截至8月底,本年度來自江蘇民革的逾110萬元幫扶資金和8大類33個項目讓貴州省納雍縣豬場鄉在奔小康的路上奔跑著。如果從2018年民革中央定點扶貧工作推進會開始計算,這兩個數字是投入幫扶資金超過400萬元,形成7大類35個幫扶項目。不久前,納雍縣委主要負責人到南京,專門登門拜訪民革江蘇省委會,送來情真意切的感謝信。
產業扶貧:自我造血謀長遠
“對口幫扶,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意發揮地方特色與優勢,提升價值鏈。”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蘇州市委會主委王鴻聲說。
早在2019年2月初,蘇州民革調研彎子村時了解到,當地農民縫紉刺繡,生產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繡花產品,決定逐步做大做強刺繡特色產業。同年8月,捐贈兩臺價值30萬元的先進電腦繡花機,建立彎子村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并成立“富納蠟染刺繡合作社”,寓意希望納雍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
“有了這兩臺先進的繡花機,村里的刺繡水平大大提高,產量也是大幅增加,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收入,還添置了三臺縫紉機。目前合作社吸納勞動力30多人,每月有2000元-3000元的收入。”合作社領辦人黃梅介紹。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了把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減到最小,江蘇民革積極幫助當地抗擊疫情、復工達產。
“越是疫情防控關鍵期,定點幫扶工作越不能松懈。”民革省委會、各市委會,積極聯系對口單位、部門,了解疫情防控情況,向納雍縣及時組織捐贈大批防疫物資;同時聯系、督促鄉、村干部和村民,抓緊農時,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并幫助解決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耕物資。各項扶貧工作很快恢復,按序推進。南京民革還抓住抗擊疫情帶來的機遇,牽頭組織硐口村村民,為南京中山制藥廠訂單化生產抗疫香囊1060個。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后,江蘇民革立即部署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進一步增強造血機能。南京民革、蘇州民革會同豬場鄉、(貴州省)畢節市農投公司,在硐口村和彎子村相鄰地帶,選定800畝土地,建立豬場鄉刺梨育苗示范產業基地。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3月完成3600萬株苗木種植任務,民革省委提供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治工作幫助。南京民革和蘇州民革又共同出資30萬元,用于刺梨育苗基地購買農藥、農藥噴灑無人機和聘請農業專家等。基地建成,當地農民不但可以拿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拿到工資。基地預計年總產值2000萬元,年利潤可達460萬元,帶動就業2.6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6萬人。
技能扶貧: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技能培訓要與產業發展結合。蘇州民革在發展蠟染刺繡特色產業的同時,加強了蠟染刺繡技能培訓。彎子村村民黃義說:“我原來在貴陽做餐飲,收入不穩定,又沒辦法照顧家里老人和小孩。現在村里辦起了蠟染刺繡合作社,我選擇了回鄉就業。”回村后,他參加了村里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學習蠟染刺繡電腦制版和機器操作,目前在合作社做電腦制版師傅,成為合作社的技術骨干,每個月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
培訓一個技術能人,能帶動一家致富;而培養一個經營能人,能帶動一方致富。2019年6月,民革省直工委牽頭,組織豬場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和鄉鎮分管干部一行16人,在南京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項培訓。
豬場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余長全激動地說。“我們的合作社經營管理還很原始、粗放,如何經營好、管理好合作社,一直比較迷茫。這次培訓讓我對如何規范管理、高效運營,促進合作社提質發展,有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培訓考察期間,他還主動了解江蘇農產品需求,尋求新的合作伙伴,為下一步加強兩地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消費扶貧:打破增產不增收的怪圈
“消費,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產地。消費扶貧,以購代捐,不養‘懶漢’,可以有效激發貧困戶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民革南京市委會副主委王真理說。
豬場鄉主要種植辣椒、南瓜、馬鈴薯、蘿卜、中藥材等。在扶貧致富政策激勵和對口幫扶下,農民種植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南瓜、蘿卜等農產品喜獲豐收,但由于信息不通,缺乏渠道,農產品滯銷、價格下滑,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
得知情況后,江蘇民革省市組織立刻行動起來,開展消費扶貧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推廣。民革各級組織特別是民革黨員旗下企業,以購代捐,訂購農產品。積壓的南瓜、蘿卜等產品,很快銷售一空。僅金肯職業技術學院采購豬場鄉白蘿卜共10噸,用于學校食堂及捐贈敬老院等單位,此舉惠及37戶167人,其中貧困戶16戶73人。
“消費扶貧,不能僅靠面子賣人情,也不能僅將市場鎖定在后方對口幫扶單位,那樣消費扶貧影響有限,也難以長久。”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薛國安認為,“消費扶貧貴在探索長久之路”。
編輯:劉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