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nóng)業(yè)>品牌興農(nóng)
安徽績溪縣老胡開文墨廠董玉安: 千杵萬揉 一錠徽墨初始成
正在煙房“煉煙”的董玉安。 資料圖
“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研無聲”,徽墨因產(chǎn)于古徽州府的績溪、屯溪、歙縣而得名。在安徽績溪縣上莊鎮(zhèn)的老胡開文墨廠,筆者探秘了古老徽墨的制作全程。落紙如漆,在徽墨傳承的背后,不變的是制墨匠人們的堅持。
一兩徽墨一兩金
徽墨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老話說“天下墨業(yè)在績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績溪就占了兩席——汪近圣和胡開文。出生于上莊鎮(zhèn)的胡開文是近代以來最負盛名的制墨大師之一,而上莊鎮(zhèn)地處徽州腹地,一直以來就是徽墨的重要產(chǎn)地。乾隆年間,胡開文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墨莊,所制的胡開文墨集各家之長,既堅持古制,又勇于創(chuàng)新,開辟了“藥墨”這一新方向。著名的“八寶五膽藥墨”,就是將熊膽、蛇膽、青魚膽、牛膽、豬膽、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黃、麝香、朱砂等藥材入墨而成的。1915年,胡開文墨莊的“地球墨”還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今天的老胡開文墨廠繼續(xù)守護著傳統(tǒng)的制墨古法,繼承著先人的智慧。
走進車間,老師傅董玉安正從熱氣蒸騰的鍋里揪出一大團和好的墨泥,放在早已被墨色浸透的木墩上,用錘子反復捶打,并不時用鏟子翻攪著泥餅。為了讓墨中的各種材料充分混合,每一塊墨坯都要經(jīng)過這樣一番“千杵萬揉”。
覆碗收煙,集煙制墨,董玉安說:“制墨是個體力活,墨泥就是徽墨的魂。”沿用古法制作墨坯,第一步先要煉煙。煉煙是一門苦差事,需在封閉的高溫煙房里,點起一盞盞桐油燈,每盞上覆蓋一只大瓷碗,讓碗壁在被燈煙熏黑的過程中,一層層地積累起黑色的粉末。在整個過程中,匠人的工作就是在高溫中不停地撥燈芯、添油和掃煙。有首詩點出了煉煙的苦處:“煙房點煙實難熬,赤身喘氣入陰槽。熬盡燈油瀝盡膽,留取烏金千秋照。”
有了煙灰才是個開始,董玉安說,黏合還需要上好的膠:“最常用的是豬骨、牛骨熬出的膠油,最高級的油煙墨里還會加入阿膠、丁香、麝香、冰片等藥材,真正是‘一兩徽墨一兩金’。”
道道工序見匠心
把墨泥放到工作臺上,董玉安開始制墨。不大的臺面上井然有序地擺著小刀、小錘、剪子、墨模等工具。只見他麻利地從墨泥上揪下一小團,放到天平上精準稱重后,搓成圓條,趁熱放入木制墨模里,用拇指壓實,扣上模板。不一會兒,五六個模具便一一被填滿了墨泥。壓實壓緊之后,董玉安講解道:“這還不能動,還要等墨條溫度冷卻下來,才能保證硬度。”冷卻完畢,董玉安把模具打開,將其中的墨條一一取出,再用剪刀進行修邊,一支支地刻上“金不換”“紫玉光”“丹鳳朝陽”等字樣,墨錠就這樣成型了。
從墨泥到墨錠,距離墨條真正使用還要經(jīng)歷大約半年時間的陰晾才行。
在專門的晾墨房中,木架上成千上萬的墨條正在慢慢散出體內(nèi)的水分。晾墨房里講究多,風不能吹,光不能曬,火不能烤,還要恒溫恒濕。董玉安說,陰晾的過程極為漫長,必須讓墨條中的水分緩慢而自然地散發(fā)出去。一般一兩重的小墨條要存放4個月到半年,如果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或是體積稍大的墨錠,陰晾的時間還需更長。
晾墨房的旁邊是描金車間,描金便是陰晾之后的又一個環(huán)節(jié)。循著墨錠上雕刻出的圖案和文字,匠人用顏料進行描畫、填彩。一錠錠徽墨光澤如漆,金字彩畫則為墨錠增添了一抹活潑的美感。
歷經(jīng)點煙、和料、烘蒸、杵搗、揉搓、入模、晾墨、描金等一系列繁復的工序,一塊徽墨終于做好了。每一塊在墨工手里成型的徽墨,都承載著制墨匠人的人生歷練。
古法古技新意多
“人磨墨,墨磨人。制墨時,再苦再累也不可少砸一錘,要不墨的黏性保證不了;晾墨時,只要有風,一定要隨時翻曬,要不將來墨條會變形,外形就會走樣。手工制墨,沒有捷徑可走,稍有不慎,就會讓墨錠質(zhì)地不佳。做得不好的墨,開始是看不出來的,幾個月后就要開裂了。時間就能鑒定出一錠墨的好與壞,所以要憑良心去做。”董玉安說,徽墨的古法技藝積累了代代匠人的智慧,尤其值得傳承。
隨著社會發(fā)展,文房四寶的生存環(huán)境不斷變化,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不過,在老匠人們的努力下,徽墨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的生產(chǎn),還開發(fā)了不少新品種。從“文創(chuàng)”思路出發(fā),他們將墨錠制成各種藝術形態(tài)并以五彩飾之,嵌在錦匣中,供人們收藏品鑒,這成了現(xiàn)代制墨業(yè)的一大特色。現(xiàn)在,徽墨墨錠也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形制,而能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手工技藝于一體,成為綜合性的藝術精品。與此同時,徽墨也走出書畫圈,在工業(yè)制圖、裝潢美術、醫(y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開拓出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有了新空間、新創(chuàng)意,墨廠的老師傅紛紛告訴筆者,愿意加入這一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徽墨 玉安 董玉 胡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