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精準扶貧

丘陵溝壑“拓”出脫貧坦途

2020年09月17日 16:17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隴中苦瘠甲于天下。定西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是黃土高原與西秦嶺交匯地帶。這里降水稀少,丘陵溝壑縱橫,是全國聞名的貧困地區,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生活在黃土溝壑間的定西人,長期與貧困進行著不懈抗爭。

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在定西不斷傳承與發展,用奮斗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苦干、實干成為擺脫貧困的最好注腳。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決戰的關鍵階段,定西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的殷切囑托,以更嚴、更實作風出戰,緊緊鎖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在戰勝貧困的道路上鏗鏘前行、勇往直前。

千年藥鄉綻活力

“藥材銷往全國各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去年的營業額超過了800萬元。”岷縣茶埠鎮甫里村黨支部書記王萬文對記者說,2017年5月,他聯合村民在村里創辦了岷縣隆興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3年多來不斷發展壯大,去年5月,合作社與茶埠鎮其他4個合作社成立了岷縣茶埠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通過信息共享和聯合推廣的方式抱團發展,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電商+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領鄉親發展產業。

“廠子沒建起來的時候,我只能在家帶娃,現在我和丈夫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了,掙得還不少呢!”甫里村村民包李強說。

被譽為“千年藥鄉”“中國當歸之鄉”的岷縣,因特殊的高寒陰濕氣候環境,孕育了當歸、黃芪、黨參等238種優質中藥材,是全國著名的道地藥材主產區。岷縣也開出了戰勝貧困的特色“藥方”:產地道地化、種植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發展集約化、產品品牌化。

據了解,近年來,岷縣搶抓甘肅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堅持以“道地、綠色、生態”為核心,以全產業鏈開發為主線,狠抓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三大關鍵環節,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并著力構建“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組織體系,打造“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產業模式,有力助推了全縣的脫貧攻堅。

“至2019年,隆興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累計帶動1203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贬嚎h中藥材產業發展局局長路建民說,在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下,更多的村莊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特色產業添動力

“建設田園綜合體,村里變美了,我們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去年以來,通渭縣常家河鎮村民馬啟明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打工了。

馬啟明所說的田園綜合體,是當地于2019年引進甘肅錦華集團和廣東珠海福興德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集農業示范、生態教育、產業培訓、鄉村旅游、農產品精深加工等于一體的通渭常家河福興德田園綜合體項目。

“在田園綜合體建設過程中,我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引導貧困戶將農特產品轉化為綠色旅游商品,走‘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备Ed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海增說,為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了以孝道教育為主題的孝行天下廣場,并計劃流轉1000畝土地種植山楂,配建登山觀景體驗區,帶給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讓游客在感受鄉土文化的同時,吃農家菜、摘農家果、住農家屋。體驗式、參與式的生態旅游新模式幫助周邊農戶實現就近務工,也實現了鎮內土地和特色產品的提質增效。

村莊變美了,產業變強了,村民變富了。正如記者在常家河鎮采訪時看到的一樣,近年來,通渭縣通過全域規劃、區域布局,構建了草畜、果品、花椒、金銀花、新能源、勞務“六大特色產業”增收體系,實現了貧困村都有主導產業、貧困戶都有脫貧主業。目前,草畜產業已在通渭縣遍地開花,該縣東北部和西南部8個鄉鎮果品產業也已初具規模,中南部9個鄉鎮的花椒和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光伏產業覆蓋了所有貧困村。

新居家園展魅力

“現在住的房子好了,我除了顧自家的地之外,還能抽空到附近的金銀花種植基地干零活兒掙些錢,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闭驹谌ツ?月剛搬遷入住的新房前,通渭縣李家店鄉李店村村民陳呁迪滿足地說,“以前一家6口人擠在只有4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吃的是窖水,孩子每天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還要經過一條小河,每天我都很擔心,現在搬到這里,他們走10分鐘就到學校了?!卑徇M李店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后,陳呁迪和另外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居住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刻著“耕讀第”3個字,院落干凈整潔,屋內窗明幾凈,一排排整齊潔白的房子與背后土黃色的大山形成了鮮明對比。李店鄉黨委書記張建勝介紹:“以前村民們居住分散,交通閉塞,自來水入戶的成本特別高。村里統一規劃后,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建設,如今自來水已經全部入戶,污水直接排到污水管網里?!?/p>

記者看到,陳呁迪新家所在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地勢平坦,距離鄉主街道1公里,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張建勝說,為幫助搬遷群眾在新家園實現穩定脫貧,鄉里在安置區采用“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模式,帶動群眾增收,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

“十三五”期間,通渭縣像陳呁迪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脫貧夢想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2765戶1.35萬人,截至目前,全縣有2796戶1.36萬人搬遷入住,實現了應搬盡搬,舊房拆除率達100%。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通渭縣為搬遷群眾配套光伏電站8232千瓦,建設養殖暖棚1656座,落實補欄養殖924戶,大力扶持發展金銀花、花椒等特色優勢產業,有力促進了搬遷群眾在新家園脫貧致富。(付雅 李昊 蔣欣然)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業 脫貧 搬遷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日本久久夜夜一本婷婷 | 午夜福利精品短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