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洞天織金,為小康生活代言

——訪貴州省織金縣委書記楊樺

2020年09月18日 09:25 | 作者:吳志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6年2月,楊樺從貴州省畢節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的任上調任貴州省織金縣委書記。當時的織金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全市脫貧攻堅主戰場,織金脫貧攻堅的重任就這樣交到了楊樺手中。

2016年10月,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現場會在湖北黃岡舉行。楊樺在這次現場會上接受了人民政協報記者的采訪。

2020年,楊樺“交卷”的時刻,他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記者于8月25日在織金縣回訪楊樺。

■■“困難和問題總會逼著人想辦法”

記者:您當年來織金,當時最為迫切的問題有哪些?當時想怎么辦?

楊樺:2016年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和重托,我到織金任縣委書記。初到織金,我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織金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全市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縣有貧困村333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20個,未脫貧人口4.96萬戶20.94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9.86%。全縣產業結構不優,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有待提升,農業“小散弱”等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015年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在全省47個非經濟強縣中僅排34位,人均GDP為19663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2343元、6883元。

困難和問題總會逼著人想辦法。到織金后,我立即深入鄉村一線,蹲點調研摸清致貧原因,研究發展對策,提出了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城鎮特色化、旅游全域化“一統四化”發展思路,作為全縣發展總綱。

幾年來,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同心協力、苦干實干,奮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高質量邁進。

2019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6.81億元,增速8.6%,排全市第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451元、10402元,比2015年分別增長40.76%、51.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2019年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在全省縣域第一方陣中排第16位。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28.63萬人減少到2019年1.4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7.15%下降至1.4%;今年3月,織金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實現脫貧摘帽;6月30日,全縣剩余貧困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8月,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國家普查,這是織金減貧史上最好的成績。

■■談農村產業革命

記者:貴州提產業革命,對于織金,要革除、破除什么?破立結合,又如何立起新產業?

楊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是鞏固扶貧成果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省委“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作為決勝總攻的突破口,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抓具體抓深入,做深做細群眾工作,向群眾算好產業革命收益賬、對比賬、經濟賬,群眾傳統種植觀念得到根本性轉變,實現從主要種植低效玉米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轉變,市場經濟意識不斷增強,脫貧致富的斗志、加快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全縣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工作作風實現革命性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已成為全縣各級干部群眾的廣泛共識。

針對織金農業產業規模小、效益低的現狀,我們結合新發展理念,提出了縣種植業“5311”、養殖業“3311”發展思路,規劃種植50萬畝皂角、30萬畝南瓜蔬菜、10萬畝藥用銀杏、10萬畝竹蓀食用菌及菌材,養殖牛30萬頭、羊30萬只、生豬100萬頭、家禽1000萬羽。

在加快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孫志剛對織金作出“眾志成城,聚焦聚力,做強做大特色產業,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批示精神,按照“八要素”“五個三”“六個轉變”要求,進一步強化縣級統籌,強化資金、技術、基礎設施保障,按照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要求,累計種植皂角52.07萬畝,南瓜蔬菜39.3萬畝、辣椒10.74萬畝、竹蓀食用菌2.33萬畝、烤煙4.12萬畝、藥用銀杏2.8萬畝,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抓實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確保農戶持續穩定增收,皂角被列為全省12大特色產業予以支持發展,“織金皂角精”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織金竹蓀”產區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談扶貧開發管理思路的變遷

記者:在引導、引領群眾致富方面,政府管理的思路發生了什么變化?織金如何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他們的信任?當中遇到過什么問題?例如,出現“兩爭兩隱”怎么辦?

楊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群眾工作是黨的全部工作的基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調動群眾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來自基層和群眾的新經驗、新辦法破解發展難題,不斷發揮群眾在各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努力使各項工作開展符合客觀實際、經得起群眾檢驗。

比如,為切實解決低效作物調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擴大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規模,消除群眾在農業防風險、產業選品種和調減有顧慮“三大難題”,我們積極探索建立保險超市、作物超市、平價超市“三個超市”,極大提高了群眾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惠及群眾,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來。2018年以來,全縣共調減低效作物63.38萬畝,帶動5.96萬戶27.16萬貧困人口脫貧。

又如,在推動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指導不主導、幫扶不包辦的原則,持續推進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不斷探索創新有效的產業扶貧路徑,從“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實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在解決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這個問題上,我們大力宣傳“脫貧光榮”理念,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解脫貧攻堅政策,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導致群眾爭當貧困戶的問題發生,把“法治織金”創建貫穿脫貧攻堅,集中開展“兩爭兩隱”專項整治,對故意隱瞞真實收入、隱瞞財產信息,爭當貧困戶、爭要扶貧政策,嚴重干擾精準扶貧正常工作秩序的,堅決依法予以打擊處理。

■■談織金的城市品牌

記者:現在的織金已經從貧困的織金蝶變為小康的織金。下一步,您對經營“織金”城市品牌,有什么想法?

楊樺: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畢節的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7·18”重要指示精神,圍繞“一統四化”發展思路,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城鎮特色化建設,城鄉面貌日益改觀,平遠古鎮、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市項目建成,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雙擁模范城市”,織金古城成為“貴州十大旅游新地標”,織金縣入選“2019中國旅游百強縣市”。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搶抓國家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六網會戰”和畢節市城鎮發展暨項目觀摩會在我縣召開機遇,加快推進平遠古鎮二期、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棚戶區改造安置、環城西路改擴建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圍繞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優秀旅游目的地”目標,全力推動“旅游+”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織金洞5A級景區創建,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延伸旅游全產業鏈,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擦亮“洞天織金·寶楨故里”這塊金字招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編輯:秦云

關鍵詞:織金縣 楊樺 小康生活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 亚洲午夜在线网址网址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 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