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不僅是糧食高產——

豐收節里話“變化”

2020年09月24日 09:06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9月22日,秋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豐收”到來的似乎格外不易——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一度打亂了春耕節奏;隨著國際形勢風云變化,一些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國內,長江流域夏播時遇到罕見汛情,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臺風侵襲……都讓人們對于“豐收”有了別樣的期待。

雖然考驗接踵而至,但中國的答卷卻令人滿意——夏糧實現豐收,秋糧“形勢樂觀”“中國糧食庫存比較充?!薄荚诒砻鳎爸袊诩Z絕對安全,14億中國人有能力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p>

連日來,全國各地乃至許多單位組織都針對“豐收節”舉辦了多種多樣的活動。

從那一個個剪影里,您可以窺見,我們慶祝的“豐收”不僅僅是糧食的高產,一系列影響著整個農業發展結構和模式的變化正在顯現……

糧食豐收可期

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2個月前,這里還是“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的蓄洪區。洪水退后,清理退水田地,補種改種成了當地群眾的頭等大事。

8月下旬,正值水稻抽穗期,也是針對病蟲害、稻曲病等防治的關鍵時期。為支持群眾搶救莊稼,阜陽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指導農民科學補種改種;同時,安排無人機為當地6000余畝稻田提供為期3天的飛防作業。

如今,這些水稻秧苗長勢旺盛,預計10月下旬就能成熟收獲。

“豐收的背后有著科技進步的力量?!边@已成為越來越多農民的共識。在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變化逐漸凸顯。

作為植保無人機的制造商,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組數據:從2020年1月1日至4月30日,僅極飛智能農機自動化春播春管作業面積就達5160萬畝,累計投入農業無人機近2.1萬架,用精準、智能的無人化農業科技設備,順利保障了農業生產有序進行。

即便在錯落有致的云南梯田上,利用無人機智能播撒系統,延續千年傳統水稻種植方式的山地,迎來智能化生產的巨變。

改變的結果也是明顯的———“我國夏糧和早稻都實現了豐收,同期合計比去年增產45億斤,為全年的糧食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的話給大家吃下一粒定心丸。即便是占全年糧食產量3/4的秋糧,“形勢也堪稱樂觀”。

據介紹,“今年全國秋糧種植面積比去年還會有所增加,如果后期不出現大的災害狀況,全年糧食生產前景值得期待。”

而且,雖然自然災害對秋糧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付凌暉說,中國糧食生產連續5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比較充裕,保持糧食穩定供應、滿足國內需要是有基礎和條件的。

正如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所說,“辦好今年豐收節,就是要充分展現抗擊疫情中‘三農’領域表現的穩健力量,為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提振信心、凝聚力量?!?/p>

文化搭臺彰顯文化自信

十二聲鐘鳴、二十四聲鼓響,在位于運城市萬榮縣廟前村的后土祠景區內,祭祀文化儀式的開幕為今年中國豐收節慶典正式拉開序幕。

與過去每年豐收節的主場活動在京舉辦不同,今年的豐收節主場活動設在山西省運城市。

于康震表示,從今年開始,計劃每年把農民豐收節的主場活動都放到不同的地方,“既可以展示中華優秀農耕文明的博大精深,又可以烘托帶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更廣大農民群眾搭建創業創新的平臺和風采展示的舞臺?!北热纾谶\城舉辦國家層面的慶豐收活動,“不僅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民豐收節的文化內涵,還能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運城,這里地處黃河流域,是中華農耕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相傳“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稷山就位于運城??梢娺\城農耕文明底蘊深厚。而萬榮縣的后土祠,相傳先后有8位黃帝24次在這里祭祀。

因此,在豐收節期間,除了在后土祠拜祭,運城還將開展黃河故事黃河魂主題展覽、黃河流域9省區農耕文化永久性主題展和黃河流域鄉村傳統藝術作品及非遺產品展示等,一覽河東無與倫比的歷史神韻、文化風采。

此外,在深厚的農耕文化積淀下,運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探索鄉村文化建設新路徑,已形成“糧、果、菜、畜、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和紅棗、蘆筍、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被稱為山西省的“糧囤子”“果盤子”和“菜籃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造了現代版的農耕文明。

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盧勇認為,“豐收節不僅是慶祝農業豐收,也是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等方式實現群眾精神和物質雙豐收,潛移默化地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電商巨頭紛紛入場

盤點今年的豐收節活動,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國內各電商巨頭的積極參與,將豐收節的氣氛炒到了高點。而網絡直播帶貨的火爆更開拓了各地特色扶貧產品的線上通路,助力一大批產地農產品的品牌提升。

豐收節開幕當天,在拼多多平臺上,“江西豐收館”同步上線,覆蓋江西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的千款產品入駐,包括上饒紅心柚子、安遠蜜橘、南昌米粉、九江茶餅、井岡山的菜籽油、鄱陽湖的野生芡實等。

同時,贛州、井岡山、宜春、上饒等11地市還先后把今年豐收的成果,搬進了拼多多的直播間。11地市的第一書記、網紅主播、電商達人紛紛化身帶貨主播,各展神通,邊吃播邊解說,為江西老鄉傾情帶貨。

僅22日一天,截至下午5點,“江西豐收館”實現訂單量3.7萬單,累計售出農(副)產品11.9萬斤。另外,在平臺資源傾斜的帶動下,拼多多平臺實現江西省農(副)產品總訂單量162萬單。

這其實是電商在豐收節期間加緊布局的一個縮影。

再比如,阿里巴巴于2020年8月24日宣布啟動為時一個月的豐收購物節,覆蓋3萬+商家;并將有100萬場為家鄉帶貨的淘寶直播上演,覆蓋超過1000個農業縣域。

不僅是“賣東西”,許多電商巨頭還逐步承擔起品牌培育和規范行業的責任。

以大閘蟹為例,長期以來,它是陽澄湖大閘蟹的代名詞。但事實上,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蕪湖、興化等都是大閘蟹的優質產區。但往往只能在線下渠道低價銷售,或者被不良商家拉到蘇州冒充陽澄湖大閘蟹,淪為“洗澡蟹”“過水蟹”。

為此,在此次豐收節前不久,首屆“長三角大閘蟹云拼節”在上海開幕,滬蘇浙皖一市三省內長三角大閘蟹優質產區聯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長三角大閘蟹云拼優品聯盟”。

一方面,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制定產業標準,優化養殖模式,完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另一方面,發起“長三角新蟹農計劃”。通過開辟商家入駐綠色通道、產區個性化電商培訓以及提供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流量扶持方式,計劃在未來5年內,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并且創造200億元的線上增量市場。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葉軍平表示,“大閘蟹聯盟”通過產區+平臺+科研的多方聯動,助推長三角農產品電商上行的品牌化、標準化發展,是長三角一體化、標準化農業協作的積極嘗試,希望可以借此塑造出長三角農業協作的典型樣本。

“新農人”迎來高速發展期

在9月7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的直播活動中,袁隆平院士以視頻方式寄語年輕農人:“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現代農業是個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都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袁隆平院士表示,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

這些“知識青年”有個新的名字,被稱為“新農人”。

9月21日,瞭望智庫曾發布了一份《2020年新農人調研報告》。報告將新農人定義為:促進和帶動農產品上行發展的農業電商人才,主要具備四項技能:一是懂農產品種植技術;二是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識;三是擁有基本財務知識;四是懂營銷、物流和供應鏈常識。

被稱為“扁豆姑娘”的王黎娜就是其中一員。從復旦大學畢業后,她進入銀行工作。兩年后,卻放棄了“金飯碗”,回到上海浦東種起了扁豆。

“當時很多人想不通,為什么要放棄說起來光鮮體面的工作,來做農民?”王黎娜說,“到后來,慢慢地,隨著品牌的引入,提升收入,周圍的年輕人也愿意加入到農業一線生產中來?!?/p>

去年,王黎娜為“紅剛青扁豆”成功申請上海市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稱號,品牌打響了,市場也就開拓了。目前,王黎娜組織成立的扁豆專業合作社已經實現產業化運作,現有社員4180名。除了主產地泥城鎮外,還輻射帶動周邊上萬農戶種植青扁豆。最高峰時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年產值達到3.73億元,在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達70%,在上海市場占有率達97%。

發現沒?一個新農人,將帶動一大批。為此,許多單位和機構也積極行動起來。

例如,拼多多開設了“多多大學”,通過和高校合作以及自我設計,開設線上、線下課程幫助商家成長。

一系列涉農院校、行業協會乃至政府部門也在協力推動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標準的制定以及培訓的開展。

可以預計,在多方的努力下,這樣的新農人會越來越多,成為促“豐收”的重要因素。

編輯:秦云

關鍵詞:豐收節 農業 文化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性爱欧美精品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亚洲水中色Av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视频 | 日本在亚洲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