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與水共繪美麗日子

2020年09月27日 14:52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長江,把湖北與中國的水生態安全緊緊聯系在了一起:自西,滾滾洪流變“平湖”,生態屏障三峽大壩巍然屹立;向東,江水過湖北入江西湖口,潤澤下游萬物;由南,八百里洞庭涌來,氣勢磅礴;往北,漢水出丹江口,擔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任。“十字樞紐”自此徐徐展開……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湖北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勢把一江清水留給子孫后代,在人與自然的共舞中探尋幸福,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動詮釋在了荊楚大地上。

“金”水入長江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長江出三峽過宜昌猇亭區到枝江市,江入荒流,平野無際,形成湖泊百千,連著長江的枝江金湖就在其中。5年前,金湖這個宜昌市最大的湖泊還是一個萬畝漁場,由于過度開發,湖水發臭、蚊蟲滋生。

要讓一湖清水入長江、一江清水出枝江,據枝江市委書記賈立介紹,在近幾屆枝江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枝江舉全市之力治理金湖濕地,通過在金湖實行三級“湖長制”,退耕還濕、退漁還湖,持續改善金湖生態環境。

如今,在金湖畔,枝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競爭力,強力推進產業轉型,金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不僅發展了鄉村休閑旅游業,還把光電等信息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

金湖濕地的變遷,是宜昌市8個已建成的國家濕地公園的縮影。“濕地建設,不僅讓生態多樣性得以留存,也提升了景觀,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態觀、發展觀。”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說。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的首站即到宜昌。兩年多來,宜昌把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治理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主動做好生態環保這道“必答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了沿江化工專項整治和轉型升級的攻堅戰,積極實施企業關停搬遷后岸線生態修復,構筑起一道山水交融的生態屏障,書寫了一份高質量的發展答卷。

“綠業”換黑鐵

黃石老百姓欣喜地發現,這幾年,黃石的“顏色屬性”變了。

“由于‘鐵山’放熱,過去為了降溫,晚上睡覺前都要先在地上灑水。白天出門也不敢穿白色衣服,不一會兒就全黑了。”在黃石大冶鐵礦開了30多年火車的退休職工巫東明回憶起過去的“光灰”日子記憶猶新。

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黃石因鐵而興,卻也一度受鐵之困。但黃石人并沒有坐以待斃,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冶鐵礦就率全國之先開始了艱辛的礦山復綠工程。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認為與其花那些錢植樹,不如直接發到我們手里。”巫東明坦陳。但看著原先裸露的巖石一點點變綠,石頭縫中長出的刺槐扮靚山谷,巫東明們明白,綠色才是他們的明天。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黃石確立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的戰略,堅決破污染之源、走綠色發展之路。”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表示。

針對全市400多處廢棄礦地,黃石先后投資12.9億元修復生態。在綠色這一新“顏色屬性”的引領下,黃石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今年1月-5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更是高達91.4%。

以工業旅游和高新科技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也在這片綠色上站穩腳跟。如今,大冶鐵礦已經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游客站在鐵礦坑頂,俯瞰這個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滿是綠色的“天坑”,便能真切感受到黃石人主動“求綠”的決心。

同樣循著綠色而來的還有深圳天潤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19年,他們將研發團隊全部轉移到黃石,建成天璣智谷產業園。憑借在顯示屏行業的高市場占有率,天潤達不僅為黃石帶來了方正、創維、京東方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上下游領軍企業,更借助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市場對顯示屏的旺盛需求,將“黃石制造”穩定賣向全球。

作為國家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黃石正借助生態文明戰略的契機加快騰飛。

青景還“神”山

“一根纖繩九丈三,一代一代肩上拴。闖險灘,過激流……”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一個暑期旅游旺季,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坪阡小鎮游人如織,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這里的鹽溪河岸邊都會上演街頭情景劇《鹽道往事》。

“這部劇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過去扛鋤頭,今朝上舞臺。”大九湖鎮鎮長張坤介紹,農民角色的轉變,是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縮影。

大九湖濕地坐落在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是漢江一級支流堵河的發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2013年,為保護濕地生態,神農架林區對大九湖鎮實行生態移民搬遷,7年間,460余戶1400余名大九湖居民陸續搬遷到山下20公里外的坪阡小鎮,把大九湖還給大自然、還給野生動植物。

“過去,在大九湖里面搞農家樂,污水、垃圾直接排放到湖里。湖水污染了,誰還來這里旅游?只有保護好生態,才能保住子孫的‘金飯碗’。”張坤說。搬遷出來的村民大部分從事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搬遷戶也從農民變身民宿店主,村民覃萬梅說:“現在比過去強太多了!”

置身坪阡小鎮,商業街上,酒吧、畫廊、茶社等應有盡有,被游客譽為“小麗江”。其中,有一家寄托山村百姓脫貧奔小康希望的土特產店“山這邊”,店里銷售的產品都是大九湖落羊河村村民種養的。落羊河村黨支部書記陳維方介紹,8月旺季以來,店里生意不錯,需要補貨時,村民會把農產品送到公路沿線,店里去接貨,當季生產的土豆粉、蜂蜜等農特產品被源源不斷銷售出去。

“既要保護好生態,又要讓百姓安居樂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是神農架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說。(莫志超 樂明凱)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態 黃石 長江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在线视欧美日本 | 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嫩草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