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四川南充蓬安
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靈魂牛群走向江邊,即將上演“百牛渡江”。
王 磊攝
嘉陵江畔牛欄的鐵門緩緩打開,百余頭水牛搖擺著尾巴,在頭牛的帶領下,慢悠悠地向嘉陵江走去。在江水中,水牛奮力擺動健壯的四肢,掀起朵朵白色浪花,幾分鐘后便抵達位于江心、長滿青草的太陽島,開啟新一天的進食。
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百牛渡江景區,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用手機完整記錄下蓬安的生態奇景“百牛渡江”。
近日,來自俄羅斯、日本、意大利等13個國家的16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四川南充蓬安縣,探訪當地的人文歷史和文旅產業發展狀況。
觸摸小鎮歷史底蘊
在嘉陵江畔,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周子古鎮是此次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赴蓬安的第二站。歷史上,司馬相如、顏真卿、吳道子、周敦頤等歷史名人與此地的“交集”,為這座“碼頭小鎮”的文化底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頂著初秋細雨,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漫步在周子古鎮的青石板路上。彌漫在街頭巷尾的生活氣息構成了周子古鎮的獨特魅力。
“希望古鎮的原始風貌可以一直保存下去。”埃及《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表示,通過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鎮生活,周子古鎮有效阻隔了商業化氣息,讓游客迅速融入當地民眾的尋常生活,而這恰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
在蓬安縣相如故城景區,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參觀了距今已有172年歷史的玉環書院。
據介紹,這個面積1200平方米的單進四合院是近代蓬安縣的文化教育中心,從這里曾走出著名數學家魏時珍,著名文史學家、墨學家伍非百等人。目前,玉環書院的修繕工作已基本完成。
共話古跡保護開發
“在保護開發工程中,我們注重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傳承運用,讓文化主動融入旅游,讓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發揮靈魂作用并得以傳播傳承。通過文化的配合參與,讓沉睡的故城‘活’起來,恢復千年故城的文化靈魂。”蓬安相如故城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曉零說。
“在意大利,不少2000多年前的建筑依舊佇立,但我們國內保存下來的古跡并不多,大多是復制、再建。”在結束蓬安之行后,意大利僑網總編輯王衛平表示,“原汁原味”的建筑和生活方式更能贏得游客青睞,對名勝古跡的保護刻不容緩。
王衛平表示,四川擁有旅游業發展所需要的文化底蘊。如今在意大利,“四川元素”已具備一定知名度。“四川彩燈在米蘭收獲了較大影響力,川菜風靡羅馬、佛羅倫薩等地的中餐館。”王衛平說,通過這些文化元素的傳播,四川的歷史、人文和風俗會更好地“走出去”。
(來源:中新網)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文化 靈魂 千年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