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五期
溫潤典雅 大氣包容—盧中南的楷書藝術
蘇東坡《赤壁懷古》(為中南海懷仁堂重新創作)2009年/盧中南
司空圖《詩品》/盧中南
毛澤東《沁園春?雪》/盧中南
集白居易、韓愈詩句聯 36×34cm×2 2016年/盧中南
在當代書法界,盧中南是以楷書著稱的。在創作上,他以一種大氣包容的態度博取雜收,在廣泛學習晉唐楷書、南北朝碑版精髓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和個人情性,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綜觀盧中南的書法,重視法度而不失靈活,結體端莊,點畫舒展,用筆精到,筆法多變,呈現出沉靜大氣、溫潤典雅又不乏瀟灑飄逸的整體風格。
1977年,經過推薦考試,盧中南從野戰部隊調到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處工作,主要工作是書寫展覽說明文字。說明文字的第一要求是工整,但也要一定的藝術性,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因此,同在軍博工作的李鐸前輩多次叮囑盧中南,要練好楷書,并讓他多學習古人優秀法帖。盧中南自幼就練習寫字,有一定寫字功底,早在中小學時代,受兩位老師影響,他就對歐陽詢的楷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選擇古人法帖的時候,他首選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并對這一法帖有一種近乎偏執的偏愛,有師友推薦其它經典碑帖,他嘴上不說,心里卻排斥。后來他回憶道:“那時我的認識有些幼稚而偏激,認為只有寫好楷書后才能寫好其它書體,所以一門心思只寫楷書,還只認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別的楷書還瞧不上?!币驗樵谌》ㄉ喜粔驈V泛,更關鍵的是,這一階段,他對歐陽詢書法的學習主要停留在對字形的模仿上,沒能透過點畫和結體的表現,去真正領悟其背后的精神性內容,把握其內涵和氣象,因此,作品乍一看清秀挺拔,卻經不起細品。用筆過于簡單,點畫瘦硬有余,而豐潤不足,加上字形偏長,整體氣質上流露出拘謹、寒儉之弊。
隨著學識漸長、交游漸廣、眼界漸寬,盧中南的藝術認知能力和審美判斷力也在不斷提升。他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經典光寫歐體是不行的,會營養不良,必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他還意識到,學養是書法的靈魂,僅僅練字、磨煉筆墨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考慮到自己理論水平和文化修養方面的不足,1985年,結束了在北京十三中的高中文化補習課程之后,他聽從林岫先生建議,報考了北京師范學院教育所舉辦的書法大專班并被錄取,脫產學習兩年,師從歐陽中石先生和其他老師,系統地進行書法學習,并惡補各種文化知識。有了思想觀念的深刻改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是藝術追求上的蛻變。面對已經練習了無數遍的《九成宮》,盧中南卻產生了全新的認識,因為他經歷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過程,再取法經典,已經能超越形質,得其精神。再寫出來的作品,便有了不一樣的氣象。他的老師歐陽中石先生稱贊說:“細審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歐,但整篇氣息皆從歐出……誠然已得歐體之神髓。如是既有鉤沉補遺之功,又有復真回天之能,為后人之習歐辟一方便法門。”
或許是因為盧中南在創作早期偏重取法歐陽詢,又能得其要旨和精髓,很多人習慣將盧中南稱作歐體楷書的代表人物。事實上,用歐體楷書來概括盧中南的整體書法風貌是偏頗的。盧中南一直在書法領域不懈探索,其書風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特色。2006年之后,尤其是近些年,他探索的步子更大,取法更廣,除了研習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楷書和魏碑外,也臨摹王羲之、孫過庭、米芾、趙孟頫等人的行草書,歐陽詢對他的影響在逐漸減弱,個性化的內容則越來越多。比如由注重結體轉向筆法的多變,由順鋒用筆轉向藏露并用。筆法婉通圓潤,轉折之筆也多了些圓轉,線條由瘦硬而變豐腴,飛白的運用,增加了空靈飄逸的味道……總的來說,歐陽詢的險峻之意、勁健之感被淡化了,溫潤典雅的感覺增強了,筆墨也越來越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盧中南大楷、小楷皆工,其大楷和小楷又因為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出現審美特點的差異,大楷追求厚重與恢弘,有廟堂之氣;小楷則偏于清新明媚,有散逸之風,有網友曾經用“陽光掠水”“清風拂柳”來形容之。當然,重視法度是盧中南一貫的追求,表達個性但絕不妄為,筆墨有來歷,有出處?!岸酢钡牡溲判忝溃菔滥系钠胶蛨A融、褚遂良的靈動飄逸、顏真卿的厚重雄強,他都有所汲取,將其融為一爐,提煉出自己的筆墨精神。
盧中南曾經聽別人說過一個觀點: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需要五“分”:天分、勤奮、本分、緣分、情分。他覺得這話說得很有道理,自己能在書法創作的道路上走到今天,有緣分的因素在其中,比如他由野戰部隊調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美術處,從事書寫展覽說明的工作,練習書法成為一種工作需要,也就增加了研習書法的時間和動力。而且,在軍博這個平臺,有機會接觸很多擅長書法的師友,如劉漢館長、李鐸、耿學文、歸質忱、康殷、朱壽友、張旭光等,都給了盧中南很多有益的影響,開闊了他的眼界和見識。當然,緣分包含客觀因素,也包含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可遇不可求,主觀因素卻是和自己的優長或者努力有關。優長和努力實際上又包含了天分、勤奮和情分(每個人對情分的解讀不同,盧中南將其解讀為個人情性和所從事的職業、事業的契合度,它決定了一個人對工作的熱愛和投入程度)。從這個角度講,成功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緣分呢。盧中南一直謙虛地認為,自己的天分不高,只有勤奮才能有所成就。根據下鄉時插秧的經驗,他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人生格言:“盡管不如人,只要用心學,手不停,腳下自有路。”幸運的是,寫書法契合他的情性,正如他在隨筆里寫的那樣:“我愿意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全神貫注地寫字、看書,喜歡獨自在展廳或殿堂里安安靜靜地欣賞著古人書作,用眼神捕捉線條之美,用心靈感悟文字的美?!彼?,工作上、身體上雖然勞碌,精神上卻是快樂的,這就實現了勤奮和情分的結合。之所以執著于楷書,盧中南認為除了自己非常喜歡之外,還與其循規蹈矩的性格有關。做人要遵紀守法,寫字要遵循規律,其規矩方圓不可不知,但也不能墨守成規,自縛手腳,惟此才能得到自由發展。此外,他還奉行一條做人原則:本分,即踏實做事,誠懇待人。不耍心機,不取巧,不妄求。對于一個書法創作者來說,就是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寫好字上,不與他人攀比,不為名利所惑,不為得失所累,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夢想前進。他說:“有一點我心里跟明鏡似的:我這一生可能寫不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程度,但我覺得只要能夠一直寫下去,就很幸福了。”對于每個藝術家來說,本分都是一種可貴的品格,保持一顆簡單而純粹的初心,方能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在攀登藝術高峰的道路上走得久、走得遠。
蕭詧 《蘭詩》/盧中南
除了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不俗成績,盧中南在培養書法人才方面也做出了不少事情。比如接受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邀請,舉行楷書教學講座;出版《歐陽詢楷書全集臨本》《楷書教程》《小楷唐詩三百首》等教材、字帖數十種,以供后學借鑒。教學實踐也促使盧中南對一些書法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撰寫了一些藝術隨筆。比如,對于法度嚴格、學習難度大的唐楷值不值得學書者苦心鉆研的問題,他這樣回答:“馬克思把古代希臘人物雕塑譽為后世難以企及的典范,是因為這些塑像造型非常準確。唐代楷書也是因為結構嚴謹、造型完美而成為后世難以企及的典范,她所達到的完美藝術高度決定了其難度,越是完美越難以達到,也正因為有非常的難度和高度,才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吸收和繼承發揚。如果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那這個‘度’是不可靠的,也不是令人信服的。我們可以選擇一條高度、難度都不大而且又容易上手和出成果的學書之路,但是我們在這條路上,既不能走得太遠,也絕不會得到太多?!保ā犊瑫坛獭沸蜓裕τ谌绾翁幚砜瑫夹g規范性和藝術表現性的問題,他提出合理、合法、合情三個原則:“我以為,合法是合適法度的規矩,合理是合于變通的道理,合情是合乎感情的抒發。”(《學楷碎語》)他還提出,對楷書標準的認定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多調整,但既然是標準,“至少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反映現實特點,適應現實需要;二是要大多數人的基本認可和共同執行?!边@些藝術隨筆既是盧中南藝術思想的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書法后學起到了釋疑解惑的作用。
因為突出的社會貢獻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自2003年之后,盧中南連續三屆被推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他深知,這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用己所長、盡己所能,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不辭勞苦。不但無償地為基層部隊官兵創作了許多作品,還為烈士紀念館、博物館、學校等教育、文化單位、團體題詞,也分文不取。為了弘揚書法藝術、推動書法教育的普及,盧中南還經常到機關、院校以及一些基層單位進行公益性授課。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全國政協組織的“書法進課堂”社會調研活動,并撰寫提案和文章,為項目的實施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如從制度層面加以保障、把寫字融入語文課教學之中、給書法教育獨立課時、積極開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軟硬件、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書法教育改革試點、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等。在師資力量的培養方面,他特別提出了建設書法教研員隊伍的建議。所謂書法教研員,就是一線書法教師的帶頭人,負責對一線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教學研究、指導等,他認為教研員隊伍建設是書法學科健康運行的保證。
多次調研讓盧中南意識到,“書法進課堂”要想在全國真正貫徹落實、取得理想效果,任重道遠、困難重重,但是必須迎難而上。因為漢字藏理通意,體現了中國人特殊的思維方式,凝聚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然而,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發展,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能像以前那樣熟練地手寫漢字了,這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十分不利。追求便捷是人的本性,如果漢字手寫承擔的僅僅是交流功能,人們自然不愿意放棄便捷選擇手寫,但是書法則不同,它源于漢字手寫,又高于漢字書寫,吸收了繪畫、音樂、舞蹈、建筑等多種門類藝術的特征,以簡馭繁、以靜寓動,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美學觀念和文化精神。因此,進行書法訓練既是一種文化熏陶,也有助于提高一個人的審美素質。此外,可以幫助一個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所以,“書法進課堂”是十分有意義的。從小的角度講,影響的是一個人的未來,從大的角度講,影響的是中華民族的未來。路途艱辛,但只要堅持,前途光明!
前賢聯句 138×35cm×2 2015年/盧中南
對聯 48×30cm 2019年/盧中南
文心雕龍 神思 選錄/盧中南
王涯《塞上曲》其一 136×67cm 2014年/盧中南
宋人論書語錄/盧中南
盧中南:1950年生于湖北武漢,1968年到河北固安白洋淀插隊。1972年參軍到山西,1977年調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處,歷任軍博書寫員、館員、副研究館員、研究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硬筆書法委員會副主任、楷書委員會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張繼(右一),《畫界》雜志編輯楊文軍(右二)、張月霞(右三)采訪書法家盧中南。
《書家法道》欄目開欄語:
張 繼/學術主持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熊秉明先生稱之為“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社會在不斷發展,書法也在與時俱進,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書法風尚,書法正是在不斷的變革與創新中豐富、發展,散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活力。但是變革與創新必須尊重傳統,不能凌駕于法度與法則之上,就像歐陽詢所說的那樣:“書法者,書而有法之謂,故筆落紙上,即入‘法’中,動靜皆能含法為上乘”,不顧法度與法則、隨意創新,書法就脫離了本體,不成其為書法了。當然,法度還要有靈活性、包容性和趣味性,給藝術家個性發揮留下空間,給變革和創新留下空間。這樣,才能誕生兼備理法和情性的優秀作品,才會形成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書法藝術才能真正發展繁榮?!懂嫿纭冯s志自創刊以來,便以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推動中國美術事業健康發展為己任,開設《書家法道》欄目,意在推介一批精研法度、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做出不俗成績、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藝術家,通過展示其藝術創作成就、宣傳其藝術理念來弘揚書法創作的雅正之風,從而推動中國書法藝術健康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責任編輯:邢志敏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9月第5期
編輯:畫界
關鍵詞:書法 盧中南 楷書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