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專家駐村,打開增收致富門
藍天白云映襯新粉刷的院墻,一條條筆直的柏油馬路伸向遠方。整潔寬敞的道路兩旁,農戶們的叫賣聲與游人的歡笑聲、空氣里的鑼鼓聲,匯聚起豐收的喜悅。
今年國慶假期,作為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的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閆景村,成了游客的網紅打卡地,展示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的農村發展新圖景。
閆景村地處黃河畔,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就是河東大地上農耕文明的重要傳承區域。近幾十年的農業發展中,閆景村和周邊大多數農村一樣,把蘋果產業作為農業的主導產業,村里7200畝土地中4400畝種了蘋果。但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后,閆景村蘋果產業也面臨著樹木老化、品種單一、銷量下滑等問題。
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保障果農的持續、穩定增收?山西農業大學派出專家團隊蹲點駐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為閆景村量身定制出“果園全面提升”計劃,提出用3年時間,通過優系品種篩選及品種調整優化、培肥沃土改良土壤、節水灌溉等技術提升果品品質,同時林下種草綴花提升景觀效應,讓果園變成既能高產豐產,又有景觀效果的新型果園。
果農寧志彪看到山西農大專家詳細的改造計劃和可觀的預期前景后,主動申請加入。在專家團隊指導下,寧志彪的果園今年5月完成新品種平接換優改造,預計明年就能實現部分掛果。現在,寧志彪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果園里,按專家要求嚴格管護。他相信,有了科技做后盾,果園一定能煥發生機,讓好日子一直過下去。
閆景村是山西農大“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的一個示范村。“閆景村項目依托運城市出口水果示范基地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緊密結合萬榮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提出了將閆景村建設成為農林文旅康居融合發展的示范區先行區,打造成為代表山西省鄉村振興的運城樣板。”該項目負責人、山西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黨委書記程剛對閆景村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閆景村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先天資源,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4A級旅游景區李家大院所在地。近年來,閆景村依托李家大院的資源優勢,逐步走上了“景村融合”的發展鄉村旅游之路,為農民又打開了一扇增收致富之門。今年8月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正式在閆景村落地,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
鄉村振興是一道復雜的“綜合題”,為了解答好這道題,山西農大專門組建了可以綜合施治的“專家醫療隊”。程剛介紹,描繪發展藍圖的規劃專家王廣斌、蘋果產業產前產后技術管理專家郝燕燕和王愈、人居環境改善專家武小鋼、康養景觀與花海產業設計專家楊秀云、鄉風文明建設與鄉村治理體系專家王宇雄和王文昌,分別帶領7支團隊組成“專家醫療隊”。他們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工作,已經為閆景村搭建起了鄉村振興美好圖景的“四梁八柱”。
目前,閆景村已經初步形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建設態勢。今年8月建成并開始運營的“花好悅圓”花海產業基地,吸引了一撥又一撥游客前來觀賞留影。8月底完工的示范民宿——閆景九號院,每天前來打卡的游客幾乎擠滿了小院,大家對這個文藝民宿充滿了好奇。國慶期間,示范民宿還帶動了村里30多家民宿發展,各家小院游人如織。“在這里不僅能享受回歸大自然的情趣,還有方便的交通、住宿、飲食,給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游客郝景繡離開運城老家已近30年,這次在閆景村,她找回了兒時的記憶與憧憬。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閆景村 專家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