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三農人物

應急管理部干部謝留強被選派到山西省陽高縣掛職以來,十年如一日,扎根黃土地,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拔窮根、闖出路,邁上脫貧致富路——

十年,田間地頭就是他的辦公室

2020年10月14日 17:15  |  來源:中國農網
分享到: 

看著溫室大棚里村民們忙著采摘西紅柿的場景,謝留強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比他還高興的是正在收獲的村民和各地前來采購的客商。今年秋天,全縣推廣種植的西紅柿迎來豐收,各地客商住在地頭排隊裝車,西紅柿供不應求。

“這西紅柿一采出來,外地客商爭著來采購,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都是因為謝縣長帶俺們走上了這條路。”建檔立卡貧困戶賈廷軍特別高興,因為種植西紅柿,這兩年他已徹底告別貧困,家里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

微信圖片_20200921132054.jpg

這是記者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采訪時看到的場景,也是應急管理部駐陽高縣掛職干部謝留強十年來致力扶貧事業的一個縮影。

十年,他扎根陽高,撲下身子和當地干群一道“拔窮根、挪窮窩”,為自己立下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目標。

十年,他一心扶貧,四次申請延期掛職,推動一個個扶貧工程陸續落地、一個個利民項目相繼實施、一批批群眾擺脫貧困。

十年,他把扶貧路當成人生的長征路,把群眾當親人,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助他們走上小康路。

懷揣一顆初心,為群眾蹚出希望路

“他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這是和謝留強共事扶貧工作多年的鰲石鄉黨委書記尉武華對他的評價。自2011年作為應急管理部(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掛職干部,擔任陽高縣副縣長起,謝留強就與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啥時候都把俺們的事放在心上,給俺們辦事,是俺們的貼心人!”說起謝留強,陽高縣羅文皂鎮楊家堡村的邢國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

今年61歲的邢國,守著家里的幾畝地,窮了幾十年,也難了幾十年,直到去年聽了謝留強的勸說,改種了西紅柿。

去年春天,為了動員村民通過改種這種高端西紅柿增加收入,謝留強一次次來到楊家堡,和村民面對面、心貼心,講形勢、話大勢、擺優勢,打消村民顧慮,激發致富愿望。

做群眾工作難就難在能不能和群眾的心貼在一起、得到群眾的認可。“俺從來沒種過這種高端西紅柿,沒有一點把握,寧愿受苦也不敢改種。可沖著謝縣長這樣來管俺的事,俺就信他!”同村的種植戶席明說,他和邢國聽過勸說,動了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年就各自承包了一個溫室大棚,種了這種高端西紅柿。

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從那以后,這位勸他們的副縣長,隔三差五就來到大棚,跟他們一道除草、看苗,成了和他們無話不說的“縣長朋友”。

半年后,等邢國和席明摘完最后一茬果實,算過一筆賬,就高興得無法形容。一個大棚將近一畝地,之前種尖椒,純利雖說能有六七千元,可是發愁銷路,沒有把握;也種過玉米,收成2000斤,純利只有600元。如今改種西紅柿后,能產1萬斤,可賣4萬元,純利平均達3.5萬元,兩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有了看得見的豐收,去年下半年邢國和席明就又承包了一個大棚,繼續種西紅柿。看到如今供不應求的架勢,他們又有了更大的愿望:今年再承包幾個大棚。

如今,在謝留強的力推之下,經過分期試種、推廣,這種高端西紅柿種植在全縣11個鄉鎮建成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生產基地,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致富的搖錢樹、希望樹。

微信圖片_20200921132049.jpg

謝留強的辦公室里長年放著一頂草帽,熟悉他的人知道那是他的“標配”。十年來,他把田間地頭當成辦公室,長年累月下山溝、奔地頭,六棱山下有他的腳印,桑干河旁有他的身影。他走遍了全縣所有12個鄉鎮的197個村,用不知疲倦的雙腳為群眾找準脫貧路、蹚出希望路,把多少年來群眾端在手里的“窮飯碗”變成了“金飯碗”。  

去年,陽高縣獲得山西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邁入縣域發展的新征程。 

靠著一股子鉆勁,為扶貧工作闖出新天地

初到陽高,當地的方言讓謝留強頭疼、聽不懂,他就靜下心來耐心聽,過了數月漸漸熟悉了。

在組織高端西紅柿試種期間,測算果實的糖度是關鍵環節,為了能夠快速便捷測算糖度,他拿著測糖儀,邊吃邊測邊琢磨,如今他嘗上一口,報出的結果和儀器的檢測結果八九不離十,被西紅柿種植戶公認為“一口準”。

在謝留強的眼中,抓扶貧工作就是要有一股鉆的勁頭,一心鉆進去,才能把解決問題的辦法找準找好。不會的知識要鉆,難度大的項目要鉆,產業轉型的難題也要鉆。靠著這股子鉆勁,謝留強帶著當地干群在扶貧工作中闖出了新天地。

獅子屯鄉發展日光溫室扶貧產業園,村民缺乏專業技術,他聯系有關方面請來省里的本土林果專家,來村里擔任技術顧問,在田間地頭手把手為農民授課。一段時間下來,謝留強跟著學、看著干,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知識,到后來也能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了。

鰲石鄉是一個傳統農業鄉,長期以來主種玉米,農民增收無望。謝留強沉下身子,到當地干群中反復講清產業形勢,謀劃轉型出路,助力鰲石鄉建起了2100畝林藥套種扶貧產業園,為247戶560名貧困人口量身定做了中短期脫貧“菜單”。

大泉山是全國水土保持治理先進典型,這里紅色、綠色、古香古色旅游資源集于一身,但由于交通不暢,周邊16個村的群眾抱著“金飯碗”守貧。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謝留強一次次跑深山、進北京,爭取幫扶資金,促成建設項目,為當地建成了“旅游扶貧路”,打通了制約發展的“中梗阻”,促進區域整體脫貧。

“為扶貧,他始終在思考著,怎么把群眾的困難解決好,把脫貧的路夯得更實。”陽高縣消費扶貧工作領導組副組長張興介紹,碰到產業發展方面的難題,謝縣長就會找來書籍自學、約專家請教,過不了多久他自己也就成了專家。

近年來,在謝留強的持續推動下,陽高縣確定了將高端西紅柿作為主要增收產業項目,實現基地示范帶動農戶全覆蓋,為貧困群眾找準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在全縣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種苗選好了,他也累病了

十年來,與謝留強在扶貧路上越走越多形成對比的是,他的體重越來越輕,由原來的58公斤,變成了現在的50公斤;他回家的次數、和家人團聚的時間越來越少。

在他的宿舍里,有“三多”:藥多、小米多、扶貧資料多。

掛職以來,腸胃病痛越來越多地困擾著他,準時服藥成了每天的必修課。今年3月,正是各地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為了選定種苗,讓村民能夠按時種植,他和相關人員連夜驅車,趕往山東濰坊。一路上,飯店關張,他們就三餐并兩餐、兩餐并一餐,頓頓吃泡面,硬是在3天內趕了4000里路。種苗選好了,他也累倒了。離開濰坊的當晚,謝留強的腸胃病又犯了,身體發燒,在同行人的幫助下找到就近的診所輸液,第二天又撐著虛弱的身子趕往山東壽光。

長期奔波和不規律的生活,造成謝留強能吃的可口飯越來越少了。平時錯過飯點,他就在宿舍里熬小米粥喝,加上一個蘋果,就成了一頓飯。

“他是把我們陽高當成了‘第二故鄉’,撲下身子干,沒日沒夜干,這是把心擱在了這兒。堅持下來十年,太不容易了!”陽高縣委負責人對此深有感慨。

十年來,謝留強始終把群眾的事當成大事,答應的事一定辦好,因此結交了一批貧困戶朋友。

鰲石鄉東馬營村村民賈廷軍說,“如果沒有謝縣長帶著俺干,俺咋也不敢想有現在的好日子。”讓他感動的是,有一次,自家的種苗不夠了,著急之下,他想起了謝縣長留給他的手機號碼,打過去說了情況。讓他沒想到的是,次日上午,謝留強就趕到種植大棚,從車里搬出種苗,交到了他的手里。

駐點在陽高采購貧困戶種植西紅柿的南方客商胡超勇一說起謝留強,直豎大拇指:“謝縣長真給力,來這搞種植、采購,我們放心!”胡超勇記得,有一次他們公司生產基地的變壓器壞了,聯系電力部門搶修,答復要等到幾天后。搶修容不得耽擱!他馬上打電話向謝縣長請求幫助。掛下電話,謝留強立即調度,協調安排,為生產基地爭取了搶修時間,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

在脫貧攻堅戰中,撲下身子干總是第一位的事情。只要是貧困群眾關心的問題,謝留強總是要過問解決;只要是能夠促進脫貧攻堅的事情,總是不遺余力去推動,為群眾解決了一大批急事、難事,受到群眾的交口稱贊,“這樣的縣領導沒有架子,給俺帶來了好路子”“他想著俺的事,辦著俺的事”。干了26年村支書的楊家堡村村支書孫有德由衷地說,“領導總往咱農村跑,老百姓就不愁致不了富!”

微信圖片_20200921132044.jpg

天道酬勤。近年來謝留強先后被山西省、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務院授予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并榮獲大同市“五一”勞動獎章、脫貧攻堅優秀幫扶干部等榮譽稱號。

面對獎證和榮譽,謝留強說:“金杯銀杯都不如群眾的口碑,群眾有了好日子,就是最大的褒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謝留強 群眾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