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民企
探訪全國第一個光彩事業項目
在大西南安寧河谷地的西昌市,藏著一段“活著的”光彩事業的歷史,這就是全國第一個光彩事業項目———西昌希望飼料公司。9月9日,人民政協報記者來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里看到,這個26年前的項目依然如老照片的那樣,廠區沒有變,那些充當辦公區和員工宿舍的小平房依然在,而當年工廠四周的荒地已經立起了高樓大廈。窩在城市里的它,很不起眼,很普通……
1993年,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到云南昆明談項目,火車途經涼山,劉永好短暫停留。但這次短暫的停留深深刺痛了他。
在那里,他看見許多長頭發、一身黑的小男孩,他們赤著腳、光著上身,背著簍子撿煤渣。四周的村莊,人畜一室,村民席地而坐,裹氈而眠。
那里的貧窮竟然比劉永好老家更甚,彼時剛剛從苦孩子創業成功的劉永好十分心酸。他想,能不能利用這里優良的環境,建立一個飼料廠,既能幫助當地百姓擺脫貧困,又能給公司開辟新的市場呢?
1994年,劉永好等10位民營企業家發出了《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號召全國民營企業家到老、少、邊、窮地區興辦項目、開發資源,為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共同富裕作貢獻。在劉永好的倡導和推動下,1994年10月,投資1500萬元的西昌希望飼料廠建成投產,為封閉的大涼山帶去了現代農業的火種。
26年后的今天,這家扶貧飼料廠的變化是在車間里。車間里換了最新的生產和環保設備,再也不用人力肩扛背馱飼料包;產品的品種變得很豐富,新希望集團后來研發的許多新型飼料都可以在那里生產。
不變的是什么?公司以扶貧為宗旨服務涼山養殖業的初心沒有變。
全國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西昌希望飼料公司更忙。“有時都生產不過來了。我們一直維持平穩的價格銷售,如果價格波動大,農戶就受不了。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要扶貧。”一位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
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有貧困戶30戶138人,是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新希望集團扶貧項目覆蓋到那里,公司提供村里貧困戶的雞飼料,產品由公司銷售。現在,特布洛鄉谷莫村建立了特色核桃、綠色閹雞、生態烏金豬、高山苦蕎、有機蜂蜜等產業鏈。
20多年來,這個項目為涼山州發展現代農業留住了許多人才。項目的好幾位高管,是從毛頭小伙子干起的,一干就是一二十年。
西昌會東人尹德斌,是他們的后繼者。這位“90”后大學畢業后當獸醫、搞養殖培訓,為公司的精準扶貧項目做技術指導。
2018年,尹德斌決定結婚,小夫妻好容易定好婚期,但尹德斌又臨時受命需要去給昭覺縣特口甲谷村做培訓,尹德斌毫不猶豫地就回到了工作崗位。
后來,這對小夫妻在養殖場拍攝自己的婚紗照,附近上過他們課的彝族農戶聽說后,特意送了一套彝族青年的盛裝過來。
雖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但這個項目還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因為,這個項目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留下項目,留住人才,光彩事業生生不息。
目前,公司年銷售額超過7000萬元。85%的員工來自本地,每年帶動2.6萬余戶農戶增收超過2億元,是涼山州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當地群眾增收和就業的重要力量之一。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光彩事業 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