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20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增綠8%
記者從全國防沙治沙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了解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20年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0.59%提高到18.67%,綜合植被蓋度由39.8%提高到45.5%,區域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432平方公里。京津周邊地區生態狀況極大改善,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北京市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從工程實施初期的年均13次減少到近年來年均2-3次。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改善和優化京津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狀況,減輕風沙危害,啟動實施的生態建設工程。自2000年以來,京津工程區多措并舉,不斷保護和增加植被、修復生態,在首都周圍建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20年來,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森林覆蓋率增加10.3個百分點;北京山區森林覆蓋率增加12.2個百分點;山西右玉縣70年來累計治理沙化面積200萬畝,林木綠化率提高到56%,地表徑流和河水含沙量減少60%,近10年年均降水量增加到500毫米以上。
同時,工程始終把改善生態與改善民生相結合,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現路徑。根據對工程區25個樣本縣連續監測,林業總產值從2000年的6.4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0.19億元,工程區內的28個國家級貧困縣于2019年全部摘帽脫貧。
會議指出,下一步,防沙治沙工作將以保護修復荒漠生態系統為重點,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實施重點工程。要著力強化科學防沙治沙,尊重自然規律;要以水定綠,在對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植被建設模式,不斷完善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