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解決儲能發展“堵點”有望疏解
2020年8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協同發展的思想貫穿始終,而儲能成為推動兩個一體化建設的關鍵技術支撐。
10月16日,在“中國能源高端論壇—可再生能源驅動儲能創新應用”專題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當前,儲能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經濟性、運行協同性和安全可靠性。在現行電價和市場機制下,儲能項目投資回報不足問題突出。“提升儲能技術經濟性要靠技術進步、政策完善和市場建設,而解決儲能運行協同性和安全可靠性問題,需要在規劃設計、運行維護、安全監控、檢測維護等各個方面加以變革和調整,目前首先要抓住標準化這個關鍵。”劉亞芳如是說。
如何解決儲能發展面臨的“堵點”?劉亞芳表示,因地制宜建設完善電力市場,釋放清潔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潛能,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為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還應針對具體電力系統,量化精準研究儲能規劃布局,分析儲能應該建多少、建哪里、怎么建、怎么用,為下一步研究系統配置儲能的有關能源規劃奠定基礎。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海生看來,當前,可再生能源+儲能的應用模式主要盈利點包括限電時段削峰填谷、優先調度帶來的電量收益、降低被考核風險、減少火電旋轉備用容量等方面,以及風儲光儲電價收益、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等潛在盈利點。同樣面臨著發電側承擔投資成本缺乏合理性、無配套政策和市場機制、儲能規模缺少規劃等挑戰。
面對儲能發展的新形勢,陳海生表示,政策應明確安全主體責任,明確市場主體身份,明確合理價格機制。他建議:一是做好前瞻性規劃研究,避免資源無效配置。二是明確儲能準入門檻,確保儲能高質量發展。三是落實配套項目應用支持政策,推動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模式發展。四是研究儲能配額機制,提高“綠色電力”認定權重。參照我國綠證交易和可再生能源配額機制。五是要建立市場化長效機制和全局角度衡量的儲能價格機制,實現“綠色價值”的成本疏導。
編輯:秦云
關鍵詞:儲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