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讓“活水”滋潤“良田”
——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支農助農紀實
走進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生福農牧集團的奶牛養殖基地,奶牛在一頓飽餐后,有的在運動場里享受悠閑,有的躺在圈舍里打盹兒。基地負責人馬祿告訴記者:“生福農牧發展至今,離不開農信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發展最困難的時期,農商行對我們依然不離不棄。十年間,農商行支持我們的金融資金差不多有1億元。”
如今,生福農牧從最初僅有的奶牛養殖發展為集奶牛養殖、有機肥加工、乳制品加工、學生營養餐配送于一體的集團企業。像生福農牧一樣,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支持、發展、壯大的農牧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在高原大地數不勝數。
當然,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金融支農助農還遠不止于此。近年來,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通過打造“雙基聯動+”工作模式,推動農牧區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等,金融的“活水”滋潤著農牧區、農牧業發展的每一片“良田”。
筑牢信用體系
在玉樹州雜多縣薩呼騰鎮多那村的小賣部里,村民拉加正忙碌著給客人結賬。2017年開業至今,拉加家中的小賣部生意還不錯,每年有三四萬元的收入。拉加告訴記者,能開這家小賣店全靠當時農商行的5萬元信用貸款,憑個人信用就能貸款,而且利息還很低。
今年,拉加向村里與農商行建立的“雙基聯動”辦公室申請了10萬元貸款,打算與朋友一起做藏毯生意。“憑著這幾年在農商行積累的信用,拉加的信用貸款額度已經達到10萬元。等銀行審批完,貸款就能發放了。”農商行雜多縣支行行長、多那村掛職黨支部副書記尼忠說。
多那村是雜多縣出了名的信用村。村黨支部書記、農商行雜多縣支行掛職副行長尕格介紹說,今年村里貸款的牧戶有200多戶,貸款金額達到1700萬元,主要用于經商、發展畜牧業等,而且貧困戶的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貼息。在尕格的記憶中,從2014年至今,村里的貸款增量一直在提高。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青海農牧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增強社會信用意識,提高農牧戶信貸可得性,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積極構建農牧區良好的信用環境。截至今年6月末,累計評定信用縣12個、信用鄉(鎮)184個、信用戶村2262個、信用戶57.53萬戶,農牧信用戶評定率達57.98%。
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副主任宋曉華表示,通過構筑有效的信用體系,切實解決了農牧區客戶群體貸款難、融資貴、無擔保無抵押的問題。同時,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農信聯社還堅持以農牧區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大力開展城鎮居民、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市場商圈等信用評定工作,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在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元者村,村民冷本才讓自18歲從農商行貸款100元到現在貸款600萬元,在33年的優良信貸歷程中,在信貸資金支持下,他把自家生意從小買賣發展成了集賓館、旅游公司于一體的大產業,用親身經歷詮釋了信用的重要性。
扶壯特色產業
走進海南州共和縣恰卜恰鎮下塔邁村的枸杞地,紅紅的枸杞密密麻麻地掛在枝頭,令人饞涎欲滴,空氣中散發著陣陣果香。這片枸杞地的主人叫趙全錄,是共和縣玉苗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也是共和縣沙珠玉鄉土生土長的農民。
趙全錄的故事要從30年前說起。當時,他在青海湖周邊靠著一臺手扶拖拉機幫人耕地或跑運輸,一年下來掙不到幾個錢。趙全錄說:“那時心里就琢磨,要是手頭有點資金,就自己干。”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全錄聽說農信社可以貸到款,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走進沙珠玉鄉農信社詢問了工作人員,經過信貸員的一番調查之后,趙全錄獲得了人生中第一筆500元信用貸款。要知道,在當時5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拿著這筆錢,趙全錄決定回到村里,重操種地的老本行。
后面的十多年里,趙全錄又貸款開辦過磚瓦廠,從事過個體經營,總之生意做得一天比一天有樣子。2012年2月,共和縣農商行為趙全錄放貸280萬元,支持其在當地流轉土地23720畝,建立種植基地,大力發展有機枸杞、蕨麻、無果枸杞芽茶等特色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增收。
2016年,趙全錄又從行里貸款1000萬元,發展枸杞系列產品深加工。如今,枸杞芽茶、枸杞干果、枸杞蜂蜜、枸杞酒、枸杞醋等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公司年銷售額達1400萬元。
目前,趙全錄的公司已經走上了市場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地區8000多戶農戶實現穩定增收。
近年來,青海省農信聯社大力支持青海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加大對家庭農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今年年初,又與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簽訂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合作協議,重點支持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以及特色產業等。
截至2020年6月末,青海省農信聯社已累計投放種植業貸款14.39億元,其中投放枸杞產業貸款4719萬元、馬鈴薯產業貸款4888.68萬元;投放養殖業貸款71.39億元,其中牦牛產業貸款25.39億元、藏羊產業貸款38.14億元。
助力脫貧攻堅
李進家住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前溝村,這里屬于半淺半腦山區,常年干旱少雨,人們只能靠天吃飯。2016年,李進外出務工發生意外事故,住院治療用光家里所有的積蓄,而且幾乎喪失勞動能力。作為家庭的頂梁柱,這次的意外受傷使這個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隨后,李進一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然而這個年輕人、這個樸實的家庭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打倒。湟源縣農商行客戶經理在一次走村入戶時聽說了李進一家的情況,并被他積極樂觀、人貧志不貧的生活態度所打動。農商行湟源縣支行結合實際情況,為這個貧困家庭發放5萬元以內的“產業扶貧”貼息貸款。
李進和父親用這筆錢購買了30多只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恰好此時,湟源縣農商行與當地政府部門開始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扶貧貸款政策的宣講和落實,并為李進量身定制扶貧方案,發放扶貧貸款支持其創業。如今,李進一家已經脫貧。
同樣在2016年,玉樹州曲麻萊縣約改鎮長江村的才仁旦周離開家來到汽修鋪當學徒,之后便萌生了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汽車修理店的念頭。2017年,才仁旦周拿到了來自玉樹州農商行曲麻萊縣支行的5萬元扶貧貸款,而且是無擔保、無抵押并全額貼息。才仁旦周自己的汽車修理店就這樣開了起來。
據玉樹州農商行曲麻萊縣支行行長扎西永周介紹,為了充分發揮農商行在脫貧攻堅中的金融優勢,支行進村入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講解扶貧小額信貸優惠政策,對有貸款需求并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當場協調辦理貸款手續。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拿到了啟動資金,向著幸福生活前行。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末,青海省農村信用聯社累計投放各類扶貧貸款67.5億元,其中,累計投放扶貧小額貸款27.6億元,余額10.31億元,占青海金融機構總投放的91%,累計投放扶貧產業及新型經營主體扶貧貸款39.9億元,余額5.4億元,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3.13億元。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貸款 信用 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