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創新傳統技藝 促進茶產業發展
——聚焦茶葉加工工(精制)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前五強
茶葉加工拼配環節考試現場。
閱讀提示:本報10月19日6版刊發消息《全國茶葉加工工(精制)職業技能大賽競賽決賽在福建武夷山市落幕》。浙江省開化麗群家庭農場李群勇、福建省福安市科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鄭國華、浙江省遂昌永安茶葉專業合作社華慧薈、福建省福安市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陳輝煌、江蘇省儀征市皓蕓茶業園彭云作為決賽成績前5名的選手,榮膺“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本期,本報記者聚焦這5名全國技術能手,傾聽他們比賽背后的故事。
10月11日,由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為期三天的全國茶葉加工工(精制)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落幕。浙江省開化縣開化麗群家庭農場負責人李群勇從來自全國14個省份參加決賽的6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茶葉加工工(精制)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第一名的好成績,與決賽成績第二名到第五名的鄭國華、華慧薈、陳輝煌、彭云一道,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核準后,將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此外,決賽成績第6-20名的選手獲得“全國農業技術能手”證書和獎牌,決賽成績第21-50名的選手獲得“優秀選手”稱號。
據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潘利兵介紹,今年首次將茶葉加工工(精制)納入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工種,成為繼農機駕駛操作員、農機修理工、動物檢疫檢驗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等工種后的第八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工種,也是首個關于鄉村特色產業方面的加工技能工種。
機會難得,積極備賽補短板
李群勇今年45歲,專門從事茶加工已有21年。10月15日晚,在接受完縣電視臺一天的采訪后,李群勇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決賽準備過程比較倉促,大概十天左右,主要是根據比賽內容備賽、補短板。”李群勇說,從省級選拔賽到國家級最后的決賽,心中非常忐忑,尤其在決賽前,看到了組委會發布的名單,感覺高手如云。“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進入前二十,達到這個目標就滿意了。”
福建省福安市科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鄭國華也有同感。鄭國華今年38歲,從事茶葉生產研究16年,從8月的市級選拔賽到10月的國家級決賽的兩個月里,精神一直緊繃,不敢有絲毫松懈。
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國家級裁判員江用文告訴記者,決賽共分為理論知識考試、拼配環節考核、手工制茶現場操作、成品茶質量考核等競賽流程,其中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20%,實操環節占80%。
“實操環節又分為過程和品質兩大塊,各占實操成績的40%和60%。”江用文解釋道,也就是說,拼配環節和手工制茶現場操作是占實操成績考核的40%,成品茶質量考核占實操成績的60%。
“福建省是茶葉生產大省,福安市更是中國紅茶之都,‘坦洋工夫’‘福安紅’等產品就是我市主打的工夫紅茶產品,所以從業人員多,加工技術能手多。”鄭國華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參賽歷程,“這是國家給予我們制茶人非常難得的機會,既能檢驗自己專業水平又能和全國制茶高手同臺競技,所以就根據比賽的要求,從理論和加工上認真進行前期的準備,彌補自己的短板。”
“成績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浙江省遂昌永安茶葉專業合作社社長、浙江珍華生態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慧薈雖然只有33歲,本科專業學的是環境科學,從事茶葉工作也只有短短三年,但華慧薈來自制茶世家,她的父親從事手工茶加工已有40年。
對于比賽結果,華慧薈認為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為在決賽過程中,理論考試和拼配環節考核后,華慧薈覺得自己發揮得并不理想,有些失誤。“但是最后能取得第三名的成績,這樣的結果其實也在意料之內,因為這兩個月以來,自己還是很努力的,尤其在拼配和制茶環節,下了很大的功夫,當時定的目標就是進前五名,現在也實現了。”華慧薈說。
江蘇省儀征市皓蕓茶業園經理、一級評茶師彭云也有同樣的感受。51歲的彭云作為江蘇省省級選拔賽第一名的選手,在這次決賽中獲得第五名。
“這個結果,在預料之外,細想也在情理之中,一是大賽無弱兵,二是輸給了自己,細節處理過于草率。”彭云從事制茶28年,他告訴記者,實操的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一是茶葉含水率的現場測定,平時萎凋葉都是憑感官判斷,個人經驗,這次現場抽樣測定,給我上了一課,據說扣分較大;二是對樣拼配,這是工夫紅茶提升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具體方法,要通過搖盤、審評、看葉底等環節,考察選手審評細節的把握;三是精制環節,圓篩、抖篩、緊門等手法的運用,傳統技藝在比賽得以重現”。
“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沒付出就一定沒有回報”
今年29歲的陳輝煌是五名選手中最年輕的一位。2013年,陳輝煌從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專業畢業后,應聘至福建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工作,目前是采購部經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這是陳輝煌參賽以來最為深刻的感受。他告訴記者,參加決賽的60名選手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精英,決賽上高手如云,每個選手都擁有精湛制茶技藝,決賽更具有挑戰性,競爭更激烈。在陳輝煌看來,決賽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全國各大茶產區茶葉制作高手間相互學習的好機會,更多的是一次互動。
“紅茶加工工序是一環扣一環的,每一道工序對茶的品質均有著重要的影響,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嚴謹對待,不能有半點疏忽。我認為鮮葉萎凋難度比較大,萎凋作為加工第一步,同時也是形成紅茶色香味物質變化的基礎,這個過程的含水率也是比較難把握的。鮮葉萎凋程度不足,含水率判斷錯誤,沒有達到63%左右將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揉捻工序,也將很難做出一款高品質的好茶。”談及決賽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陳輝煌如是說。
還沒到而立之年就成為全國技術能手,陳輝煌懷著感恩之心感謝母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感謝母校的培養。”
“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沒有付出就一定沒有回報。”陳輝煌堅定地說。
“競賽的舉辦,勢必將發掘一批優秀的鄉村技能人才,推動傳統技藝創新,促進茶產業綠色化、標準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吸引更多人知茶、飲茶、愛茶,通過弘揚傳播茶文化促進鄉村文化振興,進而引領帶動一批鄉村產業轉方式、調結構、促融合,不僅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支撐,也為鄉村文化振興搭建平臺,更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活力。”潘利兵說。
本次決賽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牽頭,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周業錚在決賽開幕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大賽,弘揚工匠精神,比拼制茶技藝,進一步推動做優茶品質、傳承茶文化、唱響茶品牌,共同促進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中國茶香飄世界。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中央組織部將農業行業職業技能人才建設相關內容列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2018年工作要點》,自2018年起,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每年會共同舉辦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作為國家一類賽事,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決賽 茶葉 加工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