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言十四五
全國政協委員安庭:助推文化產業成為“十四五”產業高地
“文化產業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是消費者體驗與認知經濟活動的‘價值錨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董事長安庭表示,“十三五”以來,各地在文化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等方面有諸多創新,積累了豐富經驗,政策體系搭建不斷完善,圍繞廣播影視、文藝演出、出版發行、動漫游戲、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形成政策體系。一些企業在海外文化市場的影響力也快速增長。
在安庭看來,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短板與問題。如,文化空間利用的引領功能和集聚效應尚未充分發揮,文化創新企業與科技創新企業在稅收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長期不平衡,文化產業政策執行存在“最后一公里”不通暢問題,尚未形成包容和激勵小微工作室的政策體系等等。
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安庭表示,“十四五”規劃應當關注重點文化演藝與商業、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消費區域打造。優化文化空間利用,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和引領功能,創新文化產業園區的政策扶持方式,整合智庫服務、資金扶持與產業輔導等要素,形成更具黏性的組織形式。
為此,安庭建議:一是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構建有前瞻性的國際合作平臺,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文化科技企業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企業等資質認定,享受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創新政策;二是以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為抓手,進一步推動國有傳統媒體改革和融媒體建設,促進廣播電視網絡、互聯網絡、電信網絡的“三網融合”;三是加強與證券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大力推進重點文化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首發上市或再融資。解決文化企業在“新三板”等平臺融資不通暢問題,建立文化部門與相關市場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為健康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四是建設集“路演+孵化+金融”功能于一體的文化金融路演中心,通過常態化路演服務平臺、持續性創新孵化平臺、多元化文化金融平臺,實現文化創業企業的全要素孵化、全方位連接、全路徑路演和全媒體傳播。同時加強中小微文化企業扶持力度,對接企業需求,提升政策覆蓋面和精準度,為健康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五是針對一些政策“最后一公里”難推進的問題,積極尋找癥結,制定落實細則,建立相關監督機制,監督各部門各層級對黨中央、國務院的惠企政策的貫徹落實,真正讓企業得到政策的實惠。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文化 產業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