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產業
“蛟龍號”“天鯤號”閃亮登場
一批“國之重器”亮相海博會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日前在深圳圓滿收官。本屆海博會以“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為主題,高標準推出展會、論壇和配套活動,亮點紛呈,成果豐碩。“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以及海底光纜中繼器、智能仿生機器魚、無人船等一大批“國之重器”和高新技術研發成果集中亮相。《2020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和“藍色經濟股票價格指數”等一批成果發布。
據介紹,2020海博會展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較去年增加了63%,參展商608家,其中境外企業67家,涉及海洋產業上下游40多個細分行業。展會期間共有3.5萬人參觀了展覽。本屆海博會聚焦海洋戰略前沿領域,設置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態環保和安全、海洋生物醫藥六大版塊,展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成就,以及全球海洋經濟最新成果。2020海博會舉辦了1場宏觀論壇及18場專業論壇,主題覆蓋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生物醫藥、海工高端裝備、船舶和港口建設、海洋衛星、海岸灣區生態環保等熱點領域。海博會系列論壇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海洋理事會等重量級國際社會組織和全球知名企業、科研院所機構的院士和負責人“鵬城論道”。本次海博會還首次推出“云端論壇”,打造了一場海洋經濟領域的“智慧盛宴”。
今年,“線上看展”也成為海博會的一大亮點。200多家企業借助VR/AR、云計算等新科技手段展示成果,公眾通過虛擬漫游方式可以深入了解企業實力、720度隨意觀摩展品形態。值得一提的是,“線上海博會”國之重器展區集中展示“雪龍2”號船、“藍鯨2”號鉆井平臺、“海洋石油119”等一大批明星海洋裝備,觀眾可隨時隨地領略大國重器的先進設計及獨特魅力。
據悉,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海博會規模更大、亮點更多、時間更長。各路客商云集,大批高精尖技術裝備紛紛亮相,聯結串起海洋經濟上下游,共謀共享海洋發展新機遇,為深圳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藍色動力”。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同比增長約8%,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市GDP約10%,逐年提升。海洋經濟日漸成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之重器 海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