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繡出藝術 也繡出市場
——探訪內蒙古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
正在繡制薩日朗花的秀云。
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蘇木薩仁臺嘎查,有一種火紅的花兒漫山遍野,那就是薩日朗,鮮艷而又頑強,像極了草原上的女性,美麗而又堅韌。這里,也是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秀云的家鄉。
是繡娘,也是社員
“從小跟著姥姥學習刺繡,自己也很喜歡。”身著蒙古袍的秀云今年39歲,愛笑的她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蒙古族刺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蒙古族都有這個基因和傳承。”
薩日朗是蒙古語,意思是草原上的山丹花,也是草原最美的花。因對薩日朗的喜愛,身為嘎查婦聯主任的秀云在2015年成立了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最初就是想著讓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愛我們蒙古族刺繡,同時也讓繡娘們能賺錢補貼家用。”
在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供銷合作社的幫助下,2017年,“薩日朗”正式注冊成為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自己的品牌。“合作社目前生產蒙古族傳統刺繡服裝服飾、旅游紀念品、床上用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30多類產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蒙古族服飾搭配精致的薩日朗花刺繡,精美絕倫;扇面、手絹、絲巾、被套,精致可人;用薩日朗花制作的枕頭、香囊、口紅等精巧新穎……
“繡一朵這樣的薩日朗花需要兩到三個小時。”53歲的繡娘高娃說,刺繡是自己的愛好,從小就喜歡。不過以前是自己繡了自己用,現在是不僅可以自己用,還能賺錢。“閑暇時候就來合作社和大家一起刺繡,分享最近收獲的同時還可以交流針法和圖案。如果家里有事來不了,也可以帶回家做,只要按時保質完成繡品就行。”愛好能成為職業,并且每月還有2000多元的收入,高娃更有動力和信心。
散落在草原各個角落的繡娘有蒙古族也有漢族,她們有的技藝超群,也有的幾乎是零基礎。為了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合作社辦起了刺繡培訓班,免費為大家服務。“對于完全沒有刺繡基礎的婦女,我們主要是進行一周的集中培訓。”怎么選布、如何理線、怎么起針、如何打結,這些最基礎的小細節,合作社的老師們都是手把手教學。“根、葉、骨朵、花朵,這是一朵完整的薩日朗花,學會這些針法,刺繡基礎也就有了。”秀云介紹。
“有些需要在家照顧小孩和老人的婦女,出門不太方便,我們就帶著繡娘下鄉,上門服務。”秀云說,今年初,合作社的繡娘們組成服務小分隊,在幾個相鄰的村之間設一個刺繡培訓班,“每個班30人左右,集中授課,既方便了照顧家庭的婦女,又吸納了更多的成員參與進來。”
是作品,也是商品
走進合作社的展銷大廳,各色繡品琳瑯滿目,不遠的制作作坊里,繡娘們飛針走線。一朵花、一片葉、一只蝴蝶……繡布上的圖案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最初,我們完全是按照傳統的做法,傳統的配色、傳統的花樣,制作的也是一些傳統的布鞋、枕巾、手帕等。大家喜歡是喜歡,卻很少購買。”外出考察市場、網上搜索學習、面對面和客人交流……一系列的調研讓秀云認識到,要想把繡品賣出去,就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這個關鍵時刻,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供銷合作社伸出了援手。在他們的幫助下,合作社不僅申請到了免息貸款,而且還獲得了進一步培訓的機會。“專業的培訓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的重要性,要想把繡品賣出去并賣出好價錢,就要努力把它們制成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通過培訓,秀云還意識到,傳統文化也有著無窮的生命力,要傳承好,也要傳播好。“回來后,我們合作社的繡娘一起參與研討,最終確定以草原上火紅的薩日朗花為主題,探索現代款式的同時保留民族刺繡和傳統元素。”于是,合作社成員們轉變理念,打通思路,努力讓傳統與現代接軌,讓繡品成為產品進而成為商品。
“繡布、繡線等材料都是合作社提供,我們只需要根據訂單來繡,按時把成品交給合作社。”王金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已經兩年多了,“剛開始我只會一點點刺繡,后來在合作社跟著老師們學習,現在已經比較熟練了。”
繡一朵薩日朗花,王金花可以收入10元-15元。如果因為家庭原因這個月沒有完成任何繡品,合作社也會給像王金花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現在我自己都能掙上生活費了,每年有合作社的六千元保障金,加上自己接的訂單,一年大概能掙一萬多。”
繡娘們繡出的薩日朗花點綴在經過改良的蒙古袍上,更顯靈動與時尚,這讓愛美的女性眼前一亮。“我們設計生產的刺繡服飾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客人們的反應很好,覺得獨特又精致。這樣,合作社的訂單也就慢慢多了起來,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一批定制的文化衫。”在秀云的帶動下,合作社如今不僅可以拿得出作品,而且可以拿得出讓消費者喜歡的產品。
目前,秀云已經帶動了周邊2000多名婦女就業,合作社年均銷售收入超過100萬元,合作社成員人均創收6000多元,帶動戶均增收1100元。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我們的蒙古族刺繡特別注重顏色搭配,針腳精細、繡品精美。”說起刺繡,秀云自信滿滿,而市場的認可,更是讓她對未來充滿信心。“合作社的產品在現代款式上保留了傳統元素,特別受到大家的歡迎。”
外套、圍巾、扇面,這些產品都是為女性設計的,同時,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秀云們也推出了不同風格的配色和圖案。除此以外,合作社還生產精美的生活用品,小到鑰匙圈、零錢包,大到床上用品、客廳裝飾,應有盡有。
為了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合作社從去年開始邀請了專業設計師加盟。“以前我們都是自己設計,繡娘們合作,但是畢竟不專業。”在設計師的幫助下,合作社全新升級,“有了新的圖案和元素,但是沒有丟掉我們的民族特色。設計師有了靈感會和繡娘們交流,繡娘們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設計師直接溝通。”
“我們的繡品已經賣到日本啦。”秀云笑瞇瞇地說,國外消費者的反饋很不錯,這也給了繡娘們很大的鼓勵,“咱們合作社必須要成長,跟著國家的發展往前邁,把繡品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
薩日朗不僅是供人觀賞的花朵,也是珍貴的中藥材,可以排毒、安神,甚至防癌。“合作社有專門種植薩日朗花的基地,我們將花朵采摘、曬干作為枕芯,加上手工繡制的枕套,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不遠處正在施工的建筑正是合作社未來的辦公場所,這一切也都得益于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供銷合作社的幫助。“等建成后,一樓是展銷大廳,二樓是生產車間,三樓是培訓基地。”秀云的話語中有期待,更有希望。
“我們合作社是草原女性的就業平臺,以后會在款式和創作上多下功夫,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開產品銷路。”對于未來,秀云說她想把品牌做好,將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如果有可能,還計劃要把薩日朗品牌產品上市。
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供銷合作社主任張利表示,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在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同時,也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典范。“我們也會盡全力幫助、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強,讓薩日朗品牌和草原上的花兒一樣紅火。”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合作社 薩日朗 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