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聚焦

調水不易 且用且珍惜

2020年11月19日 09:14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考察調研時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豐。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南水北調從2002年12月開工建設到2014年12月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長江之水源源不斷匯入黃淮海流域,在中國版圖上勾畫出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早在2000年9月27日,國務院召開南水北調工程座談會時就強調,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和實施務必做到“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簡稱“三先三后”原則。

自此,“三先三后”原則貫穿工程建設運行全過程。而受水區沿線省市,更是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南水,制訂多項舉措帶動全社會節水用水,而感恩、節水早已成了受水區群眾的共識。

“南水北調不是一條簡單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踐行節水優先、詮釋生態文明的發展線。”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曾表示。

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

按照總體規劃,南水北調這項世紀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向北方調水。東線一期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北送,經過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的輸水航道,最終向北可輸水到天津,向東可輸水到煙臺、威海。中線一期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全程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東、中線一期工程分別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通水。

千里引水,來之不易,而節水始終都是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前提。

鄂竟平強調,“只有落實好‘節水、治污、環保’這‘三先’,才有‘調水、通水、用水’這‘三后’的最大效益。”

在專家們看來,“南水北調不僅要補今天的缺口,增未來的容量,還要還歷史的欠債,要通過水資源的增量,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將城市長期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退還。

“所以,南水北調之水彌足珍貴。更要加強節約用水。”水利部原副部長蔣旭光曾多次強調,堅持節水優先,建立合理水價機制,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

在專家們看來,落實“三先三后”,根本上就是轉變粗放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水護水的體制機制,以用水方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要堅持統籌協調,把外調水、本地水、地表水、地下水作為一個完整體系,把水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用最嚴格的制度守護水安全底線。

而治污,也曾經是南水北調第一難的問題。

工程建設時,原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反復強調,南水北調能不能成功,關鍵看治污。

但這對于東線沿線省市來說,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造紙廠、化肥廠、水泥廠、煤礦等重污染企業林立……我國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一度被稱作“醬油湖”。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承接了魯蘇豫皖4省53條河流的匯水,也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輸水通道和調蓄湖泊。

一組數據表明,在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論證的2000年,東線一期工程蘇魯兩省化學需氧量(COD)入河總量為35.3萬噸,氨氮入河總量為3.3萬噸,分別超出COD、氨氮入河控制量6.3萬噸和0.53萬噸的4.6倍和5.2倍;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僅1個斷面水質達到規劃目標要求,達標率為3%,山東全段水質總體為Ⅴ類和劣Ⅵ類。

這意味著工程通水前,要讓這一條條“醬油河”變清,劣Ⅴ類水變成Ⅲ類。全線COD入河量須削減29萬噸,削減率為82%;氨氮入河量須削減2.8萬噸,削減率為84%。

“治污關鍵看決心,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隨后,江蘇、山東兩省隨即打響了治污攻堅戰,挑戰“世界第一難”。

據介紹,蘇魯兩省以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整治、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截污導流工程為重點,把節水、治污、生態環境保護與調水工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治理、截污、導流、回用、整治”一體化治污體系,保證工程水質通水前達到規劃要求。

為了將“一湖醬油湯”變成“一泓清水”,山東省實行了比其他各地都要嚴格的排放標準。2006年,山東制定了全國第一個流域性排污標準,其中COD排放標準嚴于國標6倍,氨氮排放嚴于國標7倍,取消行業排污“特權”,倒逼產業轉型。

2010年,南四湖支流白馬河大量出現桃花水母,這是一種對水質要求極為苛刻的生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它的出現,被看成是入湖水質改善的標志。

一組數據顯示,2003年到通水前的2013年,東線沿線COD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水質達標率從3%到了100%。

沿線城市的節水努力

南水北調給北方地區提供了水資源的增量,但水資源的增加不代表水資源的富足。節水一直都是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早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之初,北京市就組織編寫了《首都市民愛水節水護水宣傳提綱》,成立100個宣講小分隊,深入街道、社區、家庭、學校開展宣講;首都博物館舉辦“飲水思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展”,吸引各單位、區縣干部群眾參觀展覽;拍攝制作“清潔空氣藍天行動”公益宣傳片,重點宣傳“節約用水一水多用”環保理念,引導廣大市民加強科學認知、養成節水習慣。

“我們注重點面結合,主題宣傳活動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各單位在組織籌劃系列宣傳活動中,通過全面介紹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成就,在全社會喚起市民群眾飲水思源的感恩意識、感動情懷、感悟自覺。”據北京市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嚴重缺水的鄭州,南水來了之后,倍加珍惜。據介紹,鄭州在節水中突出政策引領,在建章立制上,修訂完善《鄭州市節約用水條例》《鄭州市水資源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管理制度,實施“統一調度地表水、地下水,統一取水許可管理,統一下達計劃用水指標,統一征收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水費”“區域總量控制,微觀定額管理”的用水管理模式;在強化激勵上,由政府投入資金引導節水技術推廣,帶動全社會節水設施建設和節約用水工作。

為破解缺水難題,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始終堅持“多渠道開源節流,節水為先”,把建設節水型城市納入發展循環經濟總體戰略目標,出臺全國第一部地方節水條例,靠制度逐步擰緊節水“龍頭”。

據報道,山東嚴格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力推進各行業各領域節水,農業生產連續15年實現增產增效不增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3%,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11.2%,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36.6%。山東還將“單位GDP水資源消耗降低”節水指標納入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認真落實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計劃用水等管理制度,對已公布的80余家化工園區全部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從源頭上擰緊水資源需求管理的閘門。

受水區群眾的自發行動

洗菜的水要留下來澆花,洗衣服的水留下來拖地、馬桶里要多放個礦泉水瓶……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的張月很熱心地向記者介紹她的“節水妙招”:“你看,我這院子里不同顏色的桶就存放不同的水,黑色的是拖地用的,紅色的用來澆花,一點也不能浪費。”

張月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打小就喝著黃河水長大,“水堿很多,口感也不好,現在好了,南水就是甜!”

從電視上了解到了南水北調工程的艱辛,張月覺得她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節水!

多年來記者在采訪南水北調的過程中,感恩、節水早已成了受水區群眾的共識。

“我從小就生活在塘沽,那會兒喝的是地下水,每天都要挑水喝,我記得那水是咸的,由于含氟比較高,當地很多人都出現了黃牙,”來自天津的孔祥瑞說,“如今,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偉大的時代創造了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依靠偉大的人,這水來得不容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一定要維護好、宣傳好、發揚好南水北調的精神,讓市民們做到人人有節水意識。”

來自北京的劉麗萍就住在十三陵水庫邊上,曾經到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參觀,回來之后感觸更深了:近年來,我眼看著水庫水位一點點回升,又變美了。看了整個工程,才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水的珍貴。我要從自身做起,愛水、珍水、節水,同時還要向身邊的人宣傳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意義,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節水大軍中來。”

“南水北調潤山河,四面八方唱贊歌,一條巨龍貫南北,世紀工程艱辛多。精益求精保質量,環保發展促改革,飲水思源須感恩,節水先行有你我。”北京的王永革用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們對于長江水的利用率還不到20%,80%以上的長江水最終匯入了大海。未來,應在優先節水的同時,合理擴大調水規模和范圍,讓更多的人受益,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水新使命: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壓采

南水所到之處,大地一片歡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以來,向北京供水59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北京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的局面,北京地下水位持續回升。

河南省的白河、賈魯河、淇河、安陽河等25條河流變得格外清澈溫婉。河北省滏陽河、滹沱河、七里河等13條河流恢復河道基流,有水河段總長度超過1200公里。天津的海河也為此充盈起來。

但南水的作用,還不僅僅如此。

2019年11月28日上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山東臨清開工。它的開工意味著南水北調東線承擔起它的另一項使命:緩解華北地下水壓采。

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有多嚴重?數據顯示,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累計虧空量達1800億立方米左右,如果按照西湖14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計算,相當于12847個西湖。

2019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要求“抓緊實施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通過用足供水潛力和適當延長供水時間,共增加向京津冀地區供水能力4.9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北延工程作為《行動方案》中的重要調水工程,它將通過深挖東線一期工程的潛力和適當延長供水時間,增加向京津冀地區供水能力:向河北省、天津市地下水壓采地區供水;相繼向衡水湖、南運河、南大港、北大港等河湖濕地補水,改善生態環境;并為向天津市、滄州市城市生活應急供水創造條件。

據介紹,工程建成后,未來供水范圍將涉及河北省邢臺市、衡水市、滄州市的21個縣(市、區),以及天津靜海區。每年利用這個水源來置換超采區農業用水1.7億立方米,將有力緩解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狀況并促進沿線重要河湖濕地生態修復。

截止到目前,南水北調北延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0%。屆時,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將發揮更大效益。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南水北調 節水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麻豆AV | 呦呦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成a人亚洲欧美 | 中国AV综合在线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