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力促“雙循環” 看香港青年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召開,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圓滿舉行,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RCEP順利簽署……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關懷下,近一段時間里,一樁樁大事為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格局的形成定義了昂揚的基調,注入了澎湃的動力。
置身于更加開放經濟環境中的企業家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磅礴偉力,成為參與“雙循環”、推動“雙循環”的一分子。部分香港年輕一代企業家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會繼承和發揚香港愛國企業家的優良傳統,發揮香港區位優勢,并在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現代金融等領域開拓創新,為祖國的繁榮強大貢獻力量。
正當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火如荼召開之時,50余名港澳臺僑及內地的創業青年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服務貿易展區全球商品博覽匯展廳里舉辦了一次以“‘雙循環’新格局下的貿易發展新趨勢”為主題的沙龍。
據了解,這50余名創業青年是在紫荊谷聯盟聯合閔行海外聯誼會等部門組織下走進進博會的,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親身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發展的盛況,在進博會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
上海市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紫荊谷聯盟總召集人陳亨利告訴記者,來自香港的青年創業者十分珍惜這次交流互鑒的機會,也希望能夠發現好的項目、產品和合作伙伴,為推動經濟雙循環發揮自身的光和熱。
在創新創業中蓄積力量
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鐘永喜表示,香港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通境內境外的連接點。要讓香港的企業緊密圍繞“雙循環”所需,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服務。
對此,陳亨利認為,創造條件讓香港年輕一代積極參與到國內國際“雙循環”及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尤為重要。
“盡管紫荊谷聯盟今年9月才正式揭牌成立,實際上紫荊谷創新創業發展中心已經與12所高校合作,在4年多的時間里為港澳臺僑的青年創業者提供服務。紫荊谷聯盟積極傳遞正能量,努力推進港澳臺僑、內地青年合作,凝聚‘新一代’青年力量。”陳亨利告訴記者。
據介紹,紫荊谷創新創業發展中心,已培養4000余名雙創青年,其中70%為港澳臺僑創業青年,幫助創業者優化項目1000余個,孵化創業項目128個,項目涵蓋智能科技、新零售、大健康、文化傳播等新興領域。
基于多語言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譯訊科技,就是在紫荊谷平臺上由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生和內地傳統翻譯行業創業者共同孵化成功的企業之一。在第二屆進博會時期,譯訊科技就曾亮相,并已于今年獲得天使輪2000萬元人民幣融資。
譯訊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支煒介紹說,他們研發的一款全新針對進出口貿易的專項產品,可以為商家、客戶提供自動化文檔翻譯、跨語言實時溝通、多語言數據檢索等智能化服務。“從去年進博會到今年進博會,譯訊科技的產品不斷迭代,應用范圍也不斷拓展。”
支煒表示,紫荊谷聯盟通過資源整合,積極打造多維度的、多方共贏的“生態圈”,為港澳臺僑、內地創業青年搭建深度交流、集思廣益、創新合作的平臺,在提升自身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在為融入和服務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而積極努力。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際供應鏈項目“簡宜運”在紫荊谷的協作下,成功完成了從產品上線到連續6個月收入成倍增長的快速孵化,這款產品能夠通過AI算法幫助外國的商家尋找海陸空最優成本的物流方案。企業創始人夏浩飛表示自己是紫荊谷聯盟的受益者。“紫荊谷為其社群成員提供非常多接地氣的幫助,并得到了不少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
在跨境貿易中獲得成長
專家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底蘊猶存、優勢眾多,在國內經濟大循環和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中還將發揮重要作用。而香港年輕一代企業家和創業者,無疑是聯通香港與內地、香港與世界的使者。
作為香港年輕一代企業家中的一員,秉承老一輩香港企業家的治企理念,結合年輕一代創新的經營方式,以商貿為核心創辦了全球商品博覽匯(簡稱“IMX”)。據介紹,IMX以“為品質需求引進品質商品,為品質供給提供品質服務”為宗旨,致力于為國外中小型企業提供優質供應鏈、金融、交易平臺及咨詢等服務,做世界商品進入中國的理想合作伙伴。
IMX作為進博會堅定的支持者和參展者,已連續三年設展參與進博會。這種復合型的新業態,也成為不少香港年輕人從事國際貿易的選擇。陳亨利解釋說,傳統意義上大家以為流通中的消費品上已經比較飽和了,其實國外還有很多中小型的企業是很需要服務的。“很多大的品牌都有渠道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中小型企業如果用傳統的渠道進入中國的成本非常高,而這正是新的機會。”
他舉例道,比如說一個中小型的外國的酒莊,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并不知道中國的消費者能不能接受他們的商品,還需要租店、裝修、推廣等一系列操作,試錯成本非常高。
作為全國首批獲得“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把商鋪裝修好,給合作伙伴一個展示空間,同時還有人在這里幫助外國品牌介紹相關產品。
除此之外,企業旗下的物業公司、社區的商場、市集花車等會做線下的推廣、免費體驗,體驗滿意的消費者,就可以在線上下單,商品就會被送到家里。“我們有一個非常完善的銷售渠道和運營體系。”
“我們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有自己的保稅倉儲體系,在上海和天津的武清等地都有線下的展示館。”陳亨利說,“我們始終保持關注行業的前沿科技與趨勢,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相結合,努力打造數字化貿易體系,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在經濟循環中擁抱未來
相關數據顯示,香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其服務業占GDP的90%以上。2019年,香港是全球第8大商品輸出地,也是全球第17大服務輸出地。
陳亨利介紹說,很多年輕一代,他們家族的公司原來在香港就做一些咨詢服務、金融服務,香港長期以來做了很多服務貿易,但是在香港這幾年是完全慢了下來,在經濟發展雙循環浪潮之下,我們看到內地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今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全球商品博覽匯就與兩家國外官方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其中之一是與蘇格蘭駐華貿易代表和虹口區商務委員會3方聯合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虹口區為第一切入點,促進來自蘇格蘭中小企業的產品進口到中國。
另一個則是與摩洛哥王國駐華大使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直接推薦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摩洛哥本土品牌。
“目前,在進博會結束一周后,我們已經與10多個摩洛哥品牌進行了初步接洽。除此之外,在進博會期間,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150多個外國品牌以及40多家國內采購商。”陳亨利說道。
對于未來陳亨利充滿期待,他認為“大循環”和“雙循環”給香港青年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我覺得香港的青年應該多關注內地,而且要親身過來,特別是到進博會這種場合來。親身地去體驗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他們也一定會形成自己正確的看法。”
陳亨利說:“香港的青年人一定要多了解我們國家的發展狀況,才有可能知道機遇在哪里。香港的青年往往在某一個領域扎得很深,而內地的市場體量很大;香港和內地創業者可以互補,實現非常有效的合作,進而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編輯:秦云
關鍵詞:雙循環 香港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