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聚焦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南極冰蓋融化了多少?企鵝們可還安好?今年大宗糧油作物形勢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讓這項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最接地氣、最實用”的消息——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19%表面融化
全球氣候變暖又添“實錘”。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占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痹诳萍疾颗e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介紹了“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的研究成果。
南極冰蓋占世界陸地冰量的90%,淡水儲量的70%,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m。也正因為如此,南極冰蓋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
“南極冰蓋變化研究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倡導生態文明和建設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密切相關?!蓖蹒舱f。
這是年度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
南極自然環境惡劣,氣候觀測資料和實地積雪觀測資料十分稀少,遙感成為大范圍監測冰蓋表面融化的有效手段。比如冰蓋融化的“產物”———液態水改變了雪層的物理屬性,而衛星觀測量對這種物理變化非常敏感,衛星觀測量的變化成為探測積雪發生融化的依據。
但專家同時也指出,遙感手段目前僅能探測到雪層中存在液態水,難以探測融化量大小,通常通過氣候模型模擬融化量。
“冰蓋融化多分布于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半島融化最為劇烈,且冬季焚風事件的增加和異常環流現象造成了融化趨勢增強。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王琦安說。
報告還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里,年崩解量于2016年至2017年達到最大,為18326億噸。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
據專家介紹,遙感是冰架崩解監測的主要手段,也是全南極范圍觀測冰架崩解的唯一手段。目前可以用于冰架崩解監測的遙感平臺主要包含以人造衛星為主的航天遙感平臺和以無人機為主的航空遙感平臺。
帝企鵝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
2005年,由呂克·雅克執導的一部生態紀錄片《帝企鵝日記》上映,一時間使圓乎乎又有著強大的意志力的帝企鵝風靡全球。
企鵝是一種具備歸家習性的海鳥,南極企鵝主要種類包括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巴布亞企鵝、帝企鵝和馬可羅尼企鵝等。其中,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是南極企鵝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兩個種類。
南極冰蓋融化,這些企鵝還安好嗎?
企鵝被譽為南大洋生態環境變化的“生物指示劑”,其種群數量和棲息地分布與南極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環境變化對企鵝種群繁殖具有重要影響。研究南極企鵝種群棲息地變遷,將為揭示南極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冰架崩解及其他環境變化的反饋機制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薄澳蠘O冰蓋變化”專題報告編委會執行主任王澤民表示。
科學家們通過對2000、2014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鵝監測發現,帝企鵝棲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極固定冰上,且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
年度報告還顯示,在1983、2012和2018年對位于羅斯海地區恩克斯堡島的阿德利企鵝進行了三期監測,發現由于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鵝數量顯著增加,加之受地形及海岸線變化等影響,阿德利企鵝棲息地呈現向高海拔地區擴展的趨勢。2018年相比于2012年,企鵝數量增加了15.6%,棲息地面積縮小了3.2%。
監測企鵝的種群變化也是遙感技術的“強項”。
據介紹,傳統的企鵝種群調查需要科研人員實地考察種群數量與分布位置,受南極大陸嚴峻的氣候環境和復雜地形條件限制,人工實地調查難以獲取全面、準確的棲息地分布及種群數量信息。而中、高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展為大規模、準確調查企鵝種群分布及數量變化帶來了機遇。
比如企鵝在海冰或海岸帶上繁衍棲息長達4-6個月,留下紅褐色排泄物,與冰雪等背景地物的光譜特征存在顯著差異,可以通過遙感影像中企鵝糞便特有的光譜特征識別企鵝棲息地。
2020年中國玉米、小麥、大豆預計同比增產
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災、洪澇災害……2020年災難頻發,導致全球糧食危機的謠言不斷,果真如此嗎?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在連續6年開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對2019年至2020年8月期間全球農業氣象條件、全球農業主產區糧油作物種植與脅迫狀況進行了獨立監測,預估了2020年全球糧食供應形勢和進出口形勢,評估了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蟲、湄公河下游干旱、長江中下游洪澇等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至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2020年中國玉米、小麥、大豆預計同比增產,因8月以來農業氣象條件改善,水稻減產形勢有較大緩解,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預計同比增加?!蓖蹒步榻B說。
從市場供應形勢來看,2019—2020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良好,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主要出口國供應量均呈增加態勢,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
但專家同時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年度報告對2004—2018年地中海地區的糧食狀況進行了監測,顯示該區域糧食產量總體下滑?!鞍殡S著人口持續增長,人均糧食產量呈下降趨勢,表明該地區糧食自給水平逐漸下降,蘊含了糧食安全風險。”王琦安表示。
城市綠地空間不斷上升
20年來,全球的城市有何變化?“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也給出了答案。
“21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并呈現加速態勢,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里,2000—2010年城市擴展平均速度為1.06萬平方公里/年,2010—2020年城市擴展平均速度上升到1.75萬平方公里/年?!薄叭虺鞘袛U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報告責任專家柳欽火研究員表示。
報告顯示,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土地資源和收入水平對各國城市人均土地面積影響顯著。與低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城市土地面積增長速度顯著高于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具有更高的城市土地增長彈性系數。
報告指出,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有所優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面積占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占比由27.36%上升到33.01%。不同區域的城市土地覆蓋差異明顯,土地資源豐富的高收入國家具有更高的城市綠地空間配置,部分低收入國家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相當大的挑戰。
根據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特征,報告還遴選了5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土地覆蓋案例,其中,北京也作為城市新擴展區高水平綠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北京五環綠廊、奧林匹克公園建設等一系列園林綠化重大工程的實施,顯著提升了城市的綠化水平。北京城市綠地空間面積由2000年的128.56平方米增加到了2020年的688.33平方米,增加了435.42%。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南極企鵝 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