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法律服務
以法為帆 通江達海
——南京海事法院高標準護航高質量發展紀實
2019年12月4日,南京海事法院正式依法履職。一年來,該院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江蘇省委的指示要求,圍繞“努力打造全國一流乃至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海事法院”目標,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工作,在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藍海中,譜寫江蘇海事司法新篇章。
積勢蓄力,護航高質量發展
南京奕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與挪威船東因船舶建造合同產生糾紛,考慮到疫情影響下仲裁周期較長,當事人主動將爭議解決方式由倫敦仲裁變更為到南京海事法院訴訟。法院受理后,通過互聯網辦案方式查清案件事實,僅用一個多月就將此案調解結案。
以高質量海事司法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江蘇落地落實,是南京海事法院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此案原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挪威,案件兼具涉外、涉疫因素,其妥善調解,平等保護了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助力打造江蘇海事訴訟“優選地”,是該院依法服務大局的一次生動實踐。
心有大局、胸懷全局,手中才會布局,工作才能破局。履職以來,南京海事法院積極開展前瞻性調研,找準海事司法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建院伊始,院領導即帶隊赴有關部門、港航企業實地走訪,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出臺《關于發揮海事審判職能作用為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明確海事審判工作四項主要任務、八大重點領域和十項保障機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該院主動開展涉自貿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海事海商案件專題調研,形成“自貿區海事案件審判疑難問題研究”等系列調研報告,建立涉“一帶一路”案件定期分析通報制度,推出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等,為海事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路徑。
精準調研是司法工作的“方法論”,審判實踐是成果轉化的“生命力”。截至目前,南京海事法院已受理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案件100件,案件標的額達4.43億元,涉及英國、法國、德國、韓國、印度、新加坡、希臘、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期,該院依法審結38起涉長江“三無”船舶海事行政案件,通過示范庭審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有效支持了長江“三無”船舶清零行動,交出了“長江大保護”海事司法答卷。
穩中求進,推進精品化審判
江蘇靖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興支行因胡某某未償還到期借款,于2019年12月訴至南京海事法院,要求借款人及擔保人承擔責任。在船舶抵押登記的范圍與合同約定不一致的情況下,該院準確適用法律規定,根據合同約定范圍確定債權人優先受償權的范圍,有效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示范性、導向性,是評價精品案件的首要標準。此案是江蘇全省首起航運金融案件,為法院認定船舶抵押擔保債權范圍提供了裁判指引,為海事部門完善船舶登記制度提供了參考。南京海事法院全力實施海事審判精品戰略,制定《打造精品案件的意見》,推出年度“五大典型案例”,確保以精為業、以質取勝。
強化規范指引,提供基本遵循。建院伊始,南京海事法院就第一時間制定了海事證據保全等12個審理程序指南,編寫海上貨物運輸無單放貨等常見案件審理指南,規范審執行為。出臺《加強審判管理工作的意見》等8個審判管理類文件,創新實施“部門專業法官會議、跨部門專業法官會議相結合”的審判咨詢模式,為處理疑難復雜案件凝識聚力;
規范全院裁判文書審簽流程,進一步明確審判人員權力責任清單、院庭長審判監督職責,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實現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
打造審判智庫,激發“頭雁效應”。南京海事法院組建貨運貨代、港口作業、航運金融等10種類型的專業審判團隊,統一專業性較強的海事海商案件裁判尺度。聘請國際貿易、海上運輸、漁業糾紛等專業領域的60名專家學者,組建咨詢專家庫,發揮理論引領和決策參謀作用。聘任23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擔任特約監督員,暢通社會監督渠道。挑選有海事背景的人民陪審員,既“陪”又“審”,提升案件審理群眾參與度及社會公信力。通過組織法官遴選、公務員招錄、社會化招聘等方式,逐漸完善“一審一助一書”組織架構,為海事審判提質增效提供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
協同高效,推進多元化解紛
秦裕亮經中介介紹到蘇龍龍漁船工作,后因第三方船舶拖拽纜繩導致右腳受傷,雙方對賠償數額爭議較大。今年4月13日,秦裕亮一紙訴狀告至南京海事法院連云港人民法庭,法庭委托特邀調解員祁洪桂組織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分期賠償損失的協議,糾紛順利解決。
一年來,南京海事法院始終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在南京、蘇州、連云港等地分別設立水上交通事故、港口、涉漁糾紛一站式解紛中心,聘任6個特邀調解組織和89名特邀調解員,一體推進訴調對接工作。在屬地轄區設立巡回審判點和訴源治理審務工作站,加大海事司法供給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一站式建設為龍頭,以海事糾紛一站式解紛中心為重點,以審務工作站、巡回審判點為支撐,以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協助執行員為網格的海事糾紛多元化解格局,跑出了海事司法服務便民的“加速度”。
“乘風借力好揚帆”,南京海事法院始終注重強化“協同作戰”意識,擴大“朋友圈”,繪出江蘇高質量海事司法“同心圓”。該院與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連云港海事局共同簽署《江蘇海事行政執法和司法戰略合作備忘錄》,打造海事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江蘇樣板”。該舉措成功入選江蘇法院司法改革案例,現已依托協作機制,依法扣押船舶111艘。與大連海事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人才聯合培養、學術平臺共建、人員交流互動等方面謀求深度合作。
統籌謀劃,落實全方位保障
南京海事法院履職20天,即主動協調海事、邊防等部門,順利辦理首起外籍船舶(馬紹爾群島籍“KELLY”輪)扣押保全案件。其間,該院法官迎風冒雨,克服各種困難,以流利的英語與外籍船長進行無障礙交流,告知扣船原因,送達法律文書,保障扣押高效實施。
海事審判具有涉外因素多、專業技術強、適用法律多元、法律關系復雜、國際影響大等特點,對海法干警的綜合素養提出較高要求。一年來,南京海事法院五湖四海廣納英才,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員額法官占員額法官總數的21%,“80后”干警普遍具有國際法、海商法學習背景,能夠熟練運用外語交流,為江蘇高質量海事司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突出國際化、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導向。南京海事法院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廣泛開展“后發先至、首任擔當”大討論,不斷鞏固“三項隊建”活動成果,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聚焦“懂法律、懂外語、懂海洋、懂貿易、懂航運”,努力實現復合型海事審判人才培養目標。
營造嚴管厚愛的干事創業氛圍。南京海事法院編制《南京海事法院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匯編60余項規章制度,涵蓋審判執行、隊伍管理等各個方面,確保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出臺《南京海事法院綜合考核規定》“1+4”文件,全面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開展干部隊伍綜合分析研判,建立優秀后備干部人才庫,蓄起年輕干部“一池活水”。
打造“互聯網+海事審判”新格局。南京海事法院優化網上訴訟服務,全面實現跨域立案、網上繳費、在線閱卷等便民服務,在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海事法治廣場配置設施,提供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實體化運行全省法院首個中英文網站,實行全方位司法公開。建成法官遠程會議系統、互聯網法庭,開發船舶在線查控系統,實現執行指揮中心“854”模式迭代升級。疫情期間,該院通過互聯網辦案方式審結案件154件,實現“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編輯:何方
關鍵詞:海事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