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2020年第二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六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六期

與心的對白—我的風景畫創作

2020年12月14日 14:07  |  作者: 李卓霖  |  來源:《畫界》2020年11月第6期
分享到: 

路(布面油畫)50×60cm--李卓霖

路(布面油畫)50×60cm--李卓霖

萬物有靈,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從學畫起我就鐘情于風景的描繪,希望將內心的思緒融入山水之中。

2020年,是一個非常的年份,其間我不僅習慣了佩戴口罩,也習慣了宅在家里靜靜地自省,梳理四十余年繪畫創作中的過往。

兒童時期臨摹畫報時的場景歷歷在目,恍如隔日。父親見我專注的神情,認為我在畫畫上有些天賦,從那時起就全力以赴支持我畫畫。從少年宮美術班到考上美術學校,伴隨著我的成長,在那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家庭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

時間的迷墻(布面油畫)80×120cm--李卓霖

時間的迷墻(布面油畫)80×120cm--李卓霖

回想青少年時期在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期間,基礎課老師帶到課堂上的一本“印象派畫冊”令我興奮不已,畫面上絢麗明亮的色彩、輕松自由的筆調使我渾身戰栗。從那時起我認識了莫奈、馬奈、畢沙羅等印象派畫家,繼而又認識了后期印象派的高更、梵高、塞尚等影響我一生的藝術大師。從那之后,我在繪畫觀念上逐漸從對俄羅斯巡回畫派作品的認知中走了出來,我的調色板變得明亮了。工藝美術學校的教學既傳統又當代,既有中國傳統繪畫、傳統圖案紋樣設計課程,也有德國包豪斯藝術學院設計理念中的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等課程。四年的學習,優化了我的知識結構,拓寬了我的視野,為我后來繪畫方向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五臺的時間-7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五臺的時間-7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縱觀四十來年的創作經歷,我的繪畫風格具有很強的雙重性:既簡單清晰,又含混模糊。清晰的是,保持審美邏輯的一貫性,唯美、清新、寧靜是創作主線;概括、簡潔、裝飾是形式上的畢生追求。模糊的是,培育這種風格的營養過于豐富,其中既有中國傳統石窟壁畫的華麗、宋元山水畫的工整和民間年畫的韻味,又有西方繪畫的理念和技法,時而還夾雜著主流現實主義語言。

晴-日(布面油畫)50×60cm--李卓霖

晴 日(布面油畫)50×60cm--李卓霖

從時序上來看,十年前我像庫爾貝一樣追求嚴謹而準確的現實主義風格,像印象派畫家那樣追逐光影變化。在十多年的時光里,我始終都在苦苦找尋形狀的合理性及客觀色彩的準確性,泥古之情與日俱增,從而失去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全然沒能把心中風景表現在畫面上。后來,我所崇敬的日本畫家東山魁夷那些靜謐純樸、天人合一的作品,讓我反思。在這些作品中,雖然沒有對人的描繪,但總會感到人的氣息,總會有一種溫暖感和親近感,這不正是我對風景的感受嗎?英國當代藝術家厄格羅安詳寧靜的畫風、溫暖的色調同樣令我心曠神怡。還有,我國現代山水畫大家傅抱石直抒胸懷的肆意筆墨,李可染中西合璧的沉雄與厚重,無不觸動我對情感表達的渴望。眾多的畫種都有其豐碑式的代表畫家,都有感天動地的傳世佳作,是否需要保持畫種的純粹性、如何相互借鑒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一種執念。曾經擔任過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在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們說尊重國畫規律,并不是反對油畫和國畫結合而產生新的品種,我們希望能有這種‘不東不西’‘亦東亦西’不是東西的好東西’。”讀到這里我茅塞頓開,許多年的糾結迎刃而解,創作時逐漸運用綜合材料,畫面肌理也漸漸豐富起來,作品表達順暢了許多,個人風格逐漸形成。

五臺的時間-3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五臺的時間-3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近一段時期,我創作了一系列大幅作品,其間再次遇到一個個瓶頸。最為突出的是,畫面結構的經營問題,尺幅大小不是簡單地按比例放大與縮小,而是通過線條力度和色塊形狀去平衡整體畫面,并通過它的多變性表現出作品的生命力。我在作品中不希望傳達現實存在的孤獨與焦慮,因此很少運用強悍緊張的線條,也很少使用表達激情和速度的色彩、形狀。我希望用平緩的手段去表現自然的和諧與穩定,用溫暖的色彩去體現自然的蓬勃與力量,同時希望用我的藝術語言去展現心中的風景。正如叔本華所說:“世界是我的表象”。畫家的責任是把你所見的表象,變成一個可感知的世界。沒有反省、抽象、批判的模仿,再現和獵奇是沒有意義的。

云-開(布面油畫)100×130cm--李卓霖

云-開(布面油畫)100×130cm--李卓霖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與禪宗所講的“直指人心”如出一轍。從2017年起,我多次赴山西五臺山拜訪大德高僧,參觀古老廟宇,探究禪宗文化的傳承,想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五臺時間系列》作品,就是源于我其間的感

悟,也是我創作過程中的又一次轉折。在十余幅系列作品中我多以高墻和寺門為描繪對象,寓意墻外門外雖有繽紛世界,我愿獨守孤寂,也象征我要在繪畫道路上堅定自己的意志,放棄浮華的名利,抵御各種思潮的沖擊。《五臺時間系列》作品還存有另外一種含義:時間如白駒過隙,已知的越來越少,未知的越來越多,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真情實感去體會去發現更多的未知世界,尋找更有味道的藝術表現形式。

溫暖的冬天(布面油畫)50×70cm-李卓霖

溫暖的冬天(布面油畫)50×70cm-李卓霖

從宏觀上看,人類社會對審美遵守著一定的規范,符合這種審美規范的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會得到認同,而且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審美規范也逐步得到完善。從古典繪畫,浪漫主義繪畫到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從當代繪畫,冷抽象、熱抽象到新表現主義,再從超前衛的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等不同風格流派的藝術家作品,大多符合這一審美規律。換言之,藝術家在一個大的藝術規律之下進行藝術實踐與探索,都能夠寄托人類的精神需求。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都是繪畫語言的高手,雖然他們的語言形式各不相同,但他們對藝術深層次的探尋是相通的。繪畫本身是悟道悟出來的,是一種修煉,你感悟越深,作品傳達的信息就越深刻。

五臺的時間-8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五臺的時間-8號(布面油畫)40×60cm--李卓霖

我的風景畫創作是從具象到具象與抽象之間,這一過程是我面對大自然時逐漸領悟到的。大自然是我沿著正確方向打開藝術大門的鑰匙,在自然與生活中提煉出的線條與色彩是我作品表現的支點與源泉。面對我的作品,很多人會問:“你的畫兒挺好看的,但不知如何欣賞?”聽音樂時,人們無須聽懂旋律、和聲等即被音樂感動,欣賞繪畫也是如此,不用太多的理性分析,跟著你的感覺和心靈走。我在創作風景畫時,會將畫面上的每一根線條和每一個色塊,顛來覆去地調整,直至其失去原本的含義,而出現“新意盎然”的可能性。這便是我心中的風景。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11月第6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作品 創作 繪畫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少妇偷人激情在线看 | 亚洲免费国产综合网免费观看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亚洲字幕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 | 亚洲精品电影05在线观看 |